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大众对心理咨询都有哪些偏见和误解?

2020-01-26心灵

我来贡献一个简短的答案。

不仅是心理治疗还是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我觉得大家存在这样的误解,就是心理治疗或咨询的核心是「共情」、是「同理心」、是让自己的感受得到理解和肯定、是一个自己倾诉和被聆听的过程。

「共情」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过多的「共情」和「肯定」其实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比如容易塑造来访者「易碎」的形象、容易强化存在问题的行为、错失实现改变的机会、减慢做出改变的速度等。

在辩证行为疗法DBT中,关于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我们强调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这两个对立因素就是 [1]

第一:肯定患者感受(validating)、接受患者体验(acceptance)、和患者实现对等的沟通(reciprocal communication)。

第二:挑战患者思维(challenging)、帮助患者实现变化(change)、和患者进行看似「不尊重」或「无礼」的沟通(irreverent communication)。

我这里具体解释一下:

「对等的沟通」(reciprocal communication)代表的是 [2]

Reciprocal communication bolsters the therapeutic alliance with responsive attention to clients, explicitly treating them and their concerns with the utmost importance. It calls for therapists to avoid relating as only an expert therapist, counterbalancing that role with being an authentic person in the encounter.

翻译为:通过紧密关注来访者来强化治疗联盟,面对来访者以及他们的诉求时,要持有最认真的态度。它要求治疗师不能只作为一名专家来和来访者建立关系,治疗师需要在专家和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之间找到平衡。

「看似无礼的沟通」(irreverent communication)代表的是 [2]

The intention of irreverent communication is to use its offbeat nature to shift emotions, thoughts, or behaviors. One form of irreverence is to respond to a client's communication in an unexpected way that picks up on an unspoken aspect of the communication.

翻译为:这样沟通的目的是利用其不寻常、非传统的性质来改变来访者的情绪、思想或行为。其中一种「看似无礼的沟通」形式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应来访者的沟通,这种方式会抓住沟通中大家并未说出口的信息。

换句话来说:

「对等的沟通」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心理治疗和咨询就应该包含的同理心、共情、理解、认同、肯定。

「看似无礼的沟通」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很少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中预期的挑战、对峙、质问、一针见血地指明、揭开皇帝的新衣。

关键点是:我们不需要认为来访者是「脆弱的」,我们不需要认为我们需要「保护来访者不受伤害」,我们可以和来访者直接谈论这些最残酷、让他们最痛苦的事实,因为这些事实就摆在那里,这些是来访者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不需要伪装或装饰。

我们想要做到是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只有当来访者能被理解和肯定,TA才有可能去做出改变。但是单纯让来访者被理解和肯定,不去做那些让TA不舒服的改变,那么问题只会延续下去。

这里举个实例,大家都知道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者在生活中处处逃避,比如性侵受害者会逃避任何陌生人、警察会逃避忙碌的公众场所、家暴受害者会逃避任何亲密关系。

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治疗师, 我们首先可以去肯定患者的感受(也就是「对等的沟通」) ,比如:

「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你曾经的创伤经历,因为你想要保护自己,因为你想要防止同类创伤事件再次发生,所以你会去逃避。如果逃避了,那么就可以把创伤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我相信任何受过创伤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这么去做。」

但是我们也需要去挑战患者的感受(也就是「看似无礼的沟通」), 比如:

「我们这里又在进行逃避行为了,我们不是上次有制定好计划,要去做行为暴露吗?这里发生了什么情况?如果你不去使用技能,如果你不去挑战自己的逃避行为,那么我们将永远卡在PTSD之中。这是一场你和PTSD的战争,你退一步,PTSD就进一步。」

其实在辩证行为疗法DBT中,最高一层的「肯定他人」(validation)就是 「激进的真诚」(radical genuineness) 。这个概念比较难解释,我举个例子。

比如某患者在体验被拒绝的痛苦情绪时会采取自杀行为, 「激进的真诚」可能是:「当你痛的时候,自杀的确可以让你感觉更好一些,但这样做也会给你带来问题」。 这里所说的确是患者的体验,但是并不带有一种「来访者是脆弱的,我需要多加小心」的感觉,我们「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残酷的事实,而这本身就是「肯定对方的」。

再比如,很多咨询师或治疗师面对显著创伤事件的受害者,会小心翼翼,感觉像是在蛋壳上行走一般(因为觉得来访者「易碎」),害怕自己会「触发」来访者的创伤回忆,其实这并不见得就是「肯定」或有效的「共情」,这可能加深患者的自责和逃避行为。而「激进的真诚」可能是: 「我知道谈这些话题会激发痛苦情绪,但是事实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它,这个回忆每天24小时都缠绕着你,你的逃避并没有起到作用」。

总结:

大家往往认为心理治疗和咨询就是倾诉和被聆听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共情心」并不足够,而太多的「共情心」可能会导致负面结果,比如过度地假设来访者是「易碎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去挑战、去质疑、有意地制造不舒服、去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参考

  1. ^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Working Alliance: The Application of DBT Validation and Stylistic Strategies in the Adaptation of a Manualized Complex Trauma Group Treatment Program for Adolescents in Long-Term Detention https://psychotherapy.psychiatryonline.org/doi/full/10.1176/appi.psychotherapy.2015.69.2.219
  2. ^ a b Communication style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9781118957882.c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