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者在亲密关系中是危险的,ta们往往容易被那些表演型人格所吸引,反而会无视那些正直的,尊重自己的,踏踏实实恋爱的人。
缺爱者缺的是对于亲密关系的正确认知, 人在幼年期对自身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往往需要一面镜子去照应自己,去了解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父母是一面好的镜子,他们彼此相爱,也经常给到孩子认同,那么爱的模型得以正确建立。
反之不管是父母经常冲突,父母外出务工很少给孩子回应,还是父母苛刻很少给孩子尊重,那么爱的模型无法得以正确建立,所以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执念于寻找给自身充分认同感和身份感的镜子,所以缺爱者容易所托非人,把信任给到一些表演型人格,甚至NPD,因为这类人表现出来的爱是过量的是炽热的。
比如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女主金丽娜的父亲在她童年时期经常出海,从小生活在一个被忽视的环境中,造就了她非常明显的缺爱个性。
在电影中,她被一个明显的低道德底线的自恋型男生所吸引,爱上他的原因常人无法理解,因为他可以为了金丽娜自残,因为他会扔掉金丽娜的鞋子并说「我嫉妒你的鞋子,因为它们会把你从我身边带走」。
这种选择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大多数正常人的爱意表达是克制的,是有边界的,是慢慢接触,循序渐进,但这种模式是无法给到缺爱者足够的价值和认同。
表演型人格不一样,他们可以表达的非常过激,这种表达可以是疯狂的,是不计后果的,是死缠烂打的,是缺少边界的。
我过去接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他追女生的方式堪称激烈,表白的时候说「你不答应我就从二楼跳下去」,在对方拒绝后丝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然后果真俘获了女生的芳心。
对于缺爱的人来说,这些偏激的行为满足了他们内心被认同的渴望,从而让他们不顾危险一跃而下。
哪怕这些东西是虚假的,是不长久的,是带有强烈隐患的,因为一个热衷于表演的人,可能满足了自己内心的热烈情绪后就迅速抽身了,或者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外界对自己的称赞,本质上是一种自恋。
但是缺爱者顾及不到。因为在平淡的关系中,缺爱者无法真实满足,在期待-失望-受伤的剧本中往复循环。
缺爱者应该意识到的是,过去的伤害已经客观存在,不要在成年后试图通过一个第三方把缺失的爱意补偿,不要把价值依托于爱情本身。
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到自己价值认同,那就自己去寻找去创造,这种价值感并不是通过别人无限宠溺和无限热情给到的,而是通过自我认同,或者说的通俗点——做事。
做什么都行,可以是一份事业,可以是一项运动,可以是坚持读书,可以是把一款游戏玩的贼6,可以是花一下午安装好一个茶几。
去做事,通过做事得到满足,得到反馈。
有一件事悲凉但现实,只有童年有概率得到无条件的爱,长大之后面对滚滚红尘是无法获得的。
有人爱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自爱,我们有自我价值。
换个角度也成立,我们自爱,我们有自我价值,我们就不那么担心在此刻不处在一段高粘度爱情中,不会因为对被爱的饥渴陷入一段段糟糕的关系。
去做事吧。
以上
我是 @宏桑 ,一个心理咨询师,
咨询问题可加v:hongsang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