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你有没有时常感觉生活正在逐渐失控,人到中年,我们的控制力是如何一步步丢失的?

2021-06-16心灵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时常有失控的感觉?总觉得外界的人和事都偏离了自己所能控制的轨道。自己明明想要控制情绪,却总是控制不了;大道理懂了一大堆,却迟迟不愿意改变,控制不了自己的懒惰;想要创业赚钱,工作升职加薪,却偏偏事与愿违;希望孩子能学习成绩出色,能听自己的话,但现实却总是和自己唱反调。从内到外,我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久而久之,要么时常愤怒,要么时常抑郁。

我们的控制力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向内的控制,通常称之为自控力,其二是向外的控制,也就是对外的掌控感。我们常常会狭隘地认为控制就是对外的控制,其实不然,一个人真正的控制力,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来源于对自己的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因为我们同外界的链接,关系的构建,也需要一些对外的控制,这种控制只要有一种基本的掌控感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过,而且一定是要建立在能够控制自己之上。

我们说一个人控制力的缺失真正的问题在于自控力的缺乏和对于外界掌控感的过度追求,也就是说,所谓的控制力缺失,正好将一个人的控制力搞反了。一个人健全的控制力应该是有自控力,并对于外界有基本的掌控感即可。

在最近阅读的【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一个人逐渐控制力缺失的答案。

一个人健康的自尊人格体系由两个关键要素构建,一个是安全感,一个是价值感。一个人的控制力通常构建在这两个要素之上。如果一个人安全感缺乏,他通常会有追求对外界掌控感的执念;如果一个人价值感低下,他一般自控能力也会比较差。

如果在恋爱关系中,另一半对你说,他觉得你缺乏安全感,那你千万不要自责,安全感这个东西从来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在感知,而不取决于外在的客观条件。如果自身不从心理根源找原因,在思维和行动上做出改变,即使所谓的物质生活再满足,那这个人也依然会过得惶惶不可终日。

同理那些常常大道理懂了一大堆,却难以行动的人,本质上是自己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他们无法面对未知可能的不确定性对于自己心理的冲击,他们需要是安全感,而安全感意味着只能呆在舒适区,只会有语言的安慰,而不会产生任何实质行动。他们需要通过掌控周围的人和事来获得自己的那一份可怜的安全感。

我们会发现一些终其一生都不愿意改变的人,在家庭中却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尤其对于另外一半。不要责备他们,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控制谁,那些被控制的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如同置身于大海中能抓住的浮板一样,他们内心需要的不过是控制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而已。

为什么很多人想自律,也总是把自律挂在嘴边,实际行动却总是南辕北辙,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就变得不修边幅,头发花白,身材走样,衣着散乱,神色暗淡。即使想改变,但却往往坚持不下来,这些人常常被斥之为没有毅力。

怎么才能自律,樊登老师在一次读书访谈中一语道破天机,只有自尊高的人才可能自律,那些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是很难自律的,即使短期会有改变,长期依然故我。一个人想要长效改变真正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驱力,换句通俗点话说,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好,自己优秀,自己才会有改变的动力,才不会放任自己堕落下去,反之,一个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人,是很难有自律的意愿和驱动力的。

一个人的自控力从何而来,从自我价值认可中来。想要打造自己的自控力,光靠克制,约束肯定不够,必须要重塑自己的自我价值认知,当你有了远大的理想抱负,有了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价值的不断肯定,那渐渐地,通过这种正向循环,一个人的自控力慢慢就生成了。

最后,回到问题的原点,我们的自控力又是如何一步步丢失的,大部分源于我们童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的养育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认知,当然也决定了一个人控制力。

在原生家庭里,缺乏爱与关注,在你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予适时的帮助,会导致一个人成年后安全感缺失。父母喜欢责骂,时常使用贬低性的语言,缺少鼓励,肯定,会使得一个人容易形成低自尊,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低下。而那些喜欢包办一切,越俎代庖的父母则会使得自己的孩子缺少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外界,锻炼自己控制力的机会。我们找到原因的目的不是为了责怪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为了更好地认知到我们失去控制力的真正成因,帮助我们能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如果到了中年,我们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则一定要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得我们的下一代仍然在懵懂无知的痛苦轮回中挣扎。

一个人控制力的缺失来自于我们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同样,安全感和价值感也会反作用于我们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两者到了成年,尤其是中年之后,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懂得了这层关系之后,如果你希望能恢复自己的控制力,那就从安全感和价值感这两个人生要素做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