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昨天我们这里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跳楼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差?

2023-09-04心灵

现在的小孩子,住的是楼房,玩的是手机,下课不许奔跑,活动被牢牢限制住,培训班一个比一个多,他们在最该体会「生」的年纪,被迫成为了父母阶级焦虑 的牺牲品,而对教育和人性半懂不懂的家长以为鸡血是无限的,只要投入了就有回报,如果没有,一定是学习时间不够长,还要少玩一点。

他们可能并不鸡娃,只是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养活自己,但是竞争太激烈了,只能这样去卷,卷到昏天黑地死不瞑目。

于是,孩子就必须在无休无止的学习和比较中长大,更要命的是,很可能这些家长条件还不差,对孩子也很好,要什么给什么,因为害怕成为网上批判的原生家庭 ,所以孩子的物质尽量满足,生怕让ta产生什么童年阴影。

这一拉满更完蛋,连欲望都被抹杀了。

一个孩子,从外围感受不到碰撞和疼痛,从内在感受不到欲望和不满,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ta其实根本没有与这个世界产生任何联系?

当ta的「生」是薄弱的,那你又该如何让ta认为「死」是沉重的呢?

靠教育吗?每天洗脑「生命只有一次」吗?

没有用的,现在跟孩子说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只会说「还有这种好事?」

而且,由于互联网太发达了,他们过早看见了大人的世界。

他们会发现,成人的世界是那样不美好,不然这些人为什么天天发疯、吵架、阴阳怪气,随便什么事都觉得天塌了,奔波很久也挣不到钱,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他们甚至没有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书学习,得到了一份养不活自己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没有实感,没有期待,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死亡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所以,我一直不觉得现在自杀多,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或是压力太大这类好像很明白的原因,这些理由看起来很说的通,但只是看起来说得通,事实上有无数漏洞被硬生生忽略了。

一直以来,国内关于理性的吹捧和对感性的打压,让我们总是隐隐约约对感性有一种偏见,认为感性就是情绪化、不成熟、哭哭啼啼,感性的人应该学着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但其实,感性的背后象征着你同这个世界的关系。

人为什么会有感受,为什么会有感觉,就是因为这是来自世界的反馈,它能最快速地帮你判断出,你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你周围是谁,他们要去哪,你又要去哪。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实感很低。

实感是什么,是你在同世界碰撞时,实实在在的感受。

你摔跤会痛,从此知道走路要慢慢走,你不吃饭会饿,所以知道了三餐要按时吃,你闯祸被父母责怪了,所以你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你长大后看见心仪的ta,体会到了心动原来是这种感觉。

你奔跑了才知道累,玩耍过才知道爽,大笑过才知道肚子疼,有了朋友才知道分别会难过,看着喜欢的女孩和别人在一起会苦涩。

你生命的底色,是由你受过的伤、摔过的跤、笑过的狗、踢过的球、并肩过的伙伴构成的。

这些底色构成了「生」,有了「生」才会有死。

我小时候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死的时候很难过,那就意味着我有一天会再也见不到我妈妈了。

但是如果是再也见不到爸爸,那就无所谓,因为他没有怎么养过我,也没有和我产生太多的情感链接 ,我对他仅仅是知道他是我爸爸,而我没有太多感情。

生命中没有和我产生强烈情感链接的人,ta的死对我来说同样不重要。

那同样的,如果我没有同这个世界产生足够强烈的链接,那么我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很容易的。

【霸王别姬】里的小赖子,挨过多少打都没被吓住过,只是逃出去看了一眼真正的角儿。回来再看到挨打就自杀了。

在他眼里,角儿都是被打出来的。要成为那样的人,得挨多少打啊?

他算不清,算不明,这样的天天挨打,到不了成角那天,已经都被打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了结了自己。

十三岁的女孩跳楼,无非就是用自己现在承受的痛苦去丈量未来要达到高度。发现这个痛苦实在是太苦太长了。

与其质疑孩子脆弱,为什么不去了解刀子为什么那么锋利?

你根本不理解「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跳楼了」,短短一段话背后发生了什么,你只是带着大人的傲慢,忽视了孩子经历的一切,随意的给她贴上脆弱的标签。

当一个孩子死去时,大人们总是像大人那样思考和处理问题。

他们总是相互推卸责任,互相扯皮,一边想着减轻事情的影响,一个边想着减轻自己心里的压力。

却没有人真正想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我不知道这个十三岁的女孩经历过什么,但是我想起另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从学校附近的 20 层公寓楼跳下身亡,并在墙上留下:「再见了」

她在本子里写道:「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20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你看,哪怕只是遗言,只要你看过孩子留下的短短一段话,你都能窥见一点那把刀子的锋利程度。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会说出:「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这样的话,仅仅这一段话,就能让你看到她身体和灵魂上的遍体鳞伤。

一个孩子选择死亡,不是一个独立事件导致的结果。你说她是因为一次打骂,一次冤枉,一次考试没考好而选择轻生,那都是不对了,它们只不过是导火索,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在此之前,她必然有过无数次这样的念头。

如果有一个她能依靠的人,如果有一个愿意倾听她倾诉的人,如果有能告诉她「不是你的错」「即使你犯错了我也依然爱你的人。」那么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在陷入痛苦时,每一个人都会有求助的本能。

她一定有努力的求助过,可每一个人都没有成为她的依靠,就这样,代表希望的门一扇扇关闭,没有人看到她的内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人们,只关心大人的事。只会傲慢的否认孩子的情绪,忽视孩子的求救。连家都不是能休息依靠的地方,连家长都是「发生了事情不敢让对方知道」的人,那么她还能去哪里,还能去找谁呢?

是因为所有门都关闭了,所以她只能走窗啊。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私人号:LSLS228228。添加即送:【职场升迁秘籍 +送礼绝学】【人性天书 72卷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号 围城生存法则 ,关注我,学会为人处事,看透人情世故 ,提前三十年改变命运 。点赞和关注让你今年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