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学习精神分析如果不用于心理咨询,它还有什么用处吗?

2020-09-10心灵

在精神分析世界的内部,大家还是有点「鄙视」用精神分析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这帮人的,毕竟作为精神分析的亲儿子,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太不精神分析了。真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精神分析,更像是一种哲学,一种人性观。很多人都在说文学方面,那么我们就说说文学方面:

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容格分析心理学的世界中,似乎有那么一条不太成文的说法:接受分析心理学分析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那么他的分析师也就更厉害。所以村上的成绩来看,的确这个分析还蛮到位的(虽然不知道分析和他的成就是否是因果关系)

在【神的孩子都跳舞】这篇故事中(最近超喜欢这个故事),就非常体现俄狄浦斯。小伙子幼年丧父,母亲风韵犹存,虽然没有越轨,但小伙子总有些幻想。而正当他幻想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互动的画面时,大地传来了不详的声音(也就是地震,整部小说集讲的故事都和大地震有关)。

这个故事也很荣格,或者说很「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能够被世界感应到,超我化作大地震不久将降临于人间。

雅克·拉康和杜拉斯的故事也蛮有意思,拉康非常赞赏杜拉斯对某些谵妄病例精准而又令人不安的描写。

「劳儿甚至牵动了结构主义大师、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神经,他为此专门著有【向写了〈劳儿之劫〉的杜拉斯致敬】(一九六五年)一文,开始了对这部小说的精神分析解读。而杜拉斯本人对拉康在「致敬」中所流露出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不满,作品本身的女性人物——男性叙述者——女性作家写作方式及其所提出的问题,又使得对小说的女权主义批评形成不小的规模」

而杜拉斯在写【广岛之恋】的时候,也沉迷于老佛爷的【释梦】。

除了文学,电影也深受精神分析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与梦都是缘于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弗洛伊德指出:当一个艺术天才向别人描述他的游戏或叙述他个人的白日梦时,我们会感到极大的乐趣。而所谓天才的白日梦,就是天才的欲望,也就是文学。文学如此,更何况电影,否则,人们为何将好莱坞称为「梦工厂’,?」

关于精神分析与电影的故事就太多了,其中很巧合的是,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的同年,弗洛伊德发表了【癔症研究】(1895年),而这本书比【释梦】还要早,算是精神分析的早期作品。

所以你看,这个精神分析的巧合本来就很精神分析。

在象征层面上,接受精神分析,就像是播放电影一样。来访者在躺椅上用语言自由联想自己的白日梦,而分析室就像是电影院,分析设置就像是大银幕,分析师和来访者就像是看电影的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缓解精神障碍——这一条概念在当代有些格格不入,我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接受分析,你却告诉我你的目的不是这个?

做事有目的,花钱有目标,这条概念本身就不一定是真理。就像当年男女授受不亲一样,换一个时代它也不是真理。

而精神分析,只为个人的内在世界的和谐负责,缓解精神障碍也许只是它的「副产品」。

所以总体上来看,精神分析似乎真的没什么用,或者说它的作用太大,以至于大到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多体会不到它的意义。

没办法,只缘身在此山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