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个原因:
- 复杂性科学的性质决定了,能够准确预测复杂经济系统运行、同时又足够简洁具有可读性的模型,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 经济学最大的意义,不是准确地去预测经济系统的运作,而是通过提供启发性的认知世界思考框架的方式,挖掘出隐藏在现实经济现象背后的关系,从而指导实践
一、复杂性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完美的经济学模型不可能存在
189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速的测量者,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宣布:科学的大厦即将建成,人类将解开一切未解之谜。那时的科学家们坚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谜团,都能够用各种数学工具解开,包括微观的、原子化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引发宏观的系统性行为的
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现象,几乎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去描述
比如:如何预测某地区一个月后的天气?如何预测股市的涨跌?
过去,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现象之所以难以预测,是因为影响变量太多,观测手段难以兼顾导致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即便是非常简单的场景,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也会产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不存在解析解。虽然我们可以用数值方法计算出任意时刻的数值解,但三体本质上是个混沌系统,任何一点轻微的扰动,都将令系统状态变得不可预测
即便是存在解析解,能用简洁的初等函数表示,同时也不会导致模型不会过于复杂,也是一种奢望。例如, \frac{sin(x)}{x} 的原函数、椭圆的周长、一元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答案也已经是无法用初等函数表示得了的了
这种复杂性,注定了对于现实中的很多问题, 有解析解是一种偶然,有可用于数学建模的简洁解析解更是偶然中的偶然。 这,就是复杂性科学
也正是由于复杂性的原因,布里斯托大学生态学家尼格尔·弗兰克斯(Nigel Franks)曾指出:尽管1只蚂蚁的行为很好预测,但若把100只蚂蚁放到一个平面上,它们就会不可预测地兜兜转转。若预测包含50万只蚂蚁的蚁群的集体行为,对任何一个生物学家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蚂蚁的集体行为已经如此困难,更别提把蚂蚁行为复杂地多的人类行为了
因此,理想中可以准确预测经济现象的经济学模型,本来就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就是一无是处的,这正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点:
二、经济学最大的意义不是准确预测,而是揭示隐藏的关系、指导实践
正如 @笠道梓 在她的回答中所言的,想要追求准确的预测,应该去搞统计学、搞机器学习。只关注预测结果,不是经济学家的追求
尽管经济学中也有计量经济学这样的搞数据分析的分支,但 在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拟合优度(Goodness of Fit)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识别(Identification) 。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只要处理好了内生性,你的 R^{2} 就算只有0.2、0.3都没关系(事实上0.5以上都已经很少见了)。你如果只因为R^{2} 值低就认为某个经济学模型很差劲,对方只会认为你很业余。如果你抛出一个R^{2} 值非常高的模型,对方第一反应也不会是认为这是个好模型,而是会质疑是不是存在过拟合(Overfitting)的问题
这是因为,由于前面说所说的复杂性科学的原因,现实中的经济学模型,为了保持简洁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地反映出经济系统的方方面面,只能用几个有限的假设来框定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些假设固然会导致模型的推演相对于现实有所偏差,但它对于揭示隐藏关系的价值仍然不容忽视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有偏差的模型仍然是有价值的
很多人都知道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也知道这个模型里的货币外生假设(即认为货币供给是由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为其招致了许多抨击。也许上世纪70年代的「滞涨」证明了凯恩斯的模型是不符合实际的,但仔细想一想,这个错误的模型真的就全盘否定了凯恩斯的理论吗?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y=\frac{\alpha+i}{1-\beta} ,其中y是国民收入,α是必须要有的自发消费,β是边际消费倾向,i是投资
凯恩斯通过这个模型证明了,利率(影响i)和财政政策(刺激消费,进而影响β),是决定国民收入最重要的变量。货币政策即使有效,也是通过影响利率的传导机制间接实现的。在经济低迷,利率降无可降的时候,货币政策作用是有限的。
这个模型遭到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的货币主义学者的猛烈抨击,但他们抨击的点在于,没有考虑货币对国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并且高估了对利率的控制能力, 而不是利率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是错误的
是的,这个模型里没有表示货币的项,这就导致了没有控制货币这个变量时,有可能会出现调整了i和β,国民收入也没有增加的情况,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
但是, 这并不影响凯恩斯的模型中,利率和财政政策,会对国民收入造成影响这个结论。 试想,如果「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和财政政策会对国民收入造成影响」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货币供给变化时,利率和财政政策的变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尽管凯恩斯的模型在预测现实经济运作中失败了,但它揭示国民收入、利率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的尝试,仍然是有巨大价值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在「滞涨」危机中遭到了新自由主义者的反攻倒算,但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传世经典,并启发了后世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后凯恩斯主义(MMT、SFC)等一系列优秀的模型
三、如何处理经济学模型与经验数据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真如我所言,那经济学岂不成了不可证伪的伪科学?
事实上,尽管经济学模型难以预测经济危机,但并不是毫无任何预测价值的。毕竟一门学科最大的意义仍然是指导实践
首先,我在介绍计量经济学时,提到了识别(Identification)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不追求绝对精准的拟合,退而求其次, 把模型中已知变量、已知机制系数的偏差缩小 ,从而验证某个因素对被解释变量有没有、有大概多大、多直接的效果,从而判断该不该对这个因素采取政策手段干预。这才是计量经济学的目的, 而不是去找到被解释变量的全部影响因素和机制
其次,在建立模型后,我们仍然能够在有限的尺度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准确预测。尽管无法预测下一个经济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对于各种货币、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改善收入、就业这样相对小尺度的问题,仍然通过模型进行预测。由于时间和受众范围尺度都比较小,各种干扰因素尚未发挥显著影响,这种时候通过数据分析手段,仍然能够检验模型预测的效果是否得到了实现。时间一拉长、影响范围一拉大,混沌理论开始发挥作用,我们才能说不奢望模型预测的结果仍然成立
关于复杂性科学,相关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