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股票真的可以顿悟吗?

2022-11-04财经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这句话出自【楞严经】,原文是:「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

道理是可以一下子就明白的,而做事则需要靠日积月累的实践,渐渐修行,按顺序一个一个做完。这告诉我们,做事是一个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

听起来就是大白话,特别简单,对不对?但是越是简单的常识,我们往往越容易忽略。

一,这句话的本意

佛法的真理或者生活中的道理和常识,人们是很容易就明白的。一说都懂,都知道,动辄就是悟了,很多人追求开悟,其实谁都可以顿悟,很多次顿悟,但是仅仅顿悟,远远不够。

现在不用我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经书汗牛充栋,浩瀚如烟,图书馆或者网上都可以轻松获得。真理都在那里,你尽管去看。在古代,你想拿到一本金刚经也不是那么容易。

佛法的真理,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体悟到的,觉悟真如佛性。一旦觉悟了真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行万事万法中,修般若,逐渐去除累世以来的习气,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需要你全懂,懂一点,做一点。有的人知识丰富,博学多才,但是也做不好事情。有的人没啥文化,懂了一点道理,就能把事情做好。

二,你的顿悟只是一个点的顿悟,而非彻悟体悟

王明阳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即:没有一个人是真的知道而不去做的,知道了不去做,只是因为没有真正知道。真是一语中的。平时生活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懂了,明白了,然而,是真的懂了吗,是举一反三吗,你看到的是一个点还是一条线?不管你是懂了悟了明白了,可能你只是当下一个小点的认知。

例如我们都知道常对孩子发脾气不好,可是平时还是控制不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深刻地意识到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危害。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他哪里做错了?发脾气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孩子的心理渴求是怎样的?

你可能会说:老师啊,我真的明白了不能发火,我真的好好看了一本书,可是我做不到啊!也没错,毕竟你不是故意发火,这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我们的习气在作怪,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开心的,有痛苦的……我们被业力驱使着左右着,很难自知,即使自知,又很难跳出来。业力就是几辈子以来积累的各种习气,它存储在阿赖耶识里,异常的坚硬。所以知道却做不到,知易行难,无法知行合一的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没有真明白,没有全面的深刻的究竟彻悟,你的认知是散落的点,没有形成点线面体;第二,知道了,悟了,还是做不好,做不到,那是习气,必须对境练心,不为境所转,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事儿上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关于悟后起修

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它的另一种说法,是悟后起修。意思是在达到某种觉悟或理解之后,开始进行修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通过实际修行去体验和证悟所悟之道。觉悟后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它涉及到改变和调整个人的习气,去除那些不符合觉悟状态的习性,如自私和闭塞。这样的修行有助于扫除烦恼,逐渐达到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即无念无住的状态。悟后起修的过程不仅仅是个人修行,也有助于其他有缘众生。在佛教中,悟后起修与顿悟有所区别。顿悟指的是在瞬间理解了佛法的核心,而悟后起修则是指在这个理解之后,通过持续的修行来深化和实践这种理解。其实这和我们政治课上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出一辙。

第四,顿悟与渐修是禅定的两翼

禅定虽然是渐修,但也离不开顿悟,否则很难完成质的飞跃。禅定虽然是渐修,但也离不开顿悟,否则很难完成质的飞跃。极少有人不通过渐修而直接顿悟的,连释迦牟尼佛都是先渐修后顿悟,更不用说一般初学者了。可以说,渐修是顿悟的基础。渐修是量变,就像是登山,你必须一步一步往上攀爬;等到最后一步跃上了山顶,你才有「一览众山小」的觉悟,那最后一跃就是顿悟了。世人大都不愿意吃苦,所以只讲顿悟不讲渐修,特别推崇禅宗六祖不识字却在大街上听了一句金刚经就悟道的事。但他只是明白了道理,对于真正的佛法还是不能切身体会;跟了五祖后一开始也是被派去舂米,跟众人一起听经,这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了多年之后,他才真正得道,之后又忍辱负重十多年才开始弘扬佛法。所以,渐修是基础,顿悟需要渐修的积累与支持。

严谨地讲,顿悟是一种直觉体验,但它并不是精神病人说的意识混乱,而是像艺术家突然来了灵感一样,一下子就跨越了有限与相对,在刹那间体验到了无限与永恒,是一种理性直觉。因此,在具体形式上,顿悟也不循常理,一句话、一棒子、一滴水都可以是顿悟契机,这与牛顿被一个苹果砸到是相同的道理。

牛顿的顿悟与渐修

关于顿悟和渐修,其实高僧神秀与六祖惠能的偈子已经明示: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最后,我们不谈佛法修行,初中政治课我们就学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多么简单啊,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了吗?我们做事情总是在寻找奇技淫巧抑或怀疑是不是方法不对,动辄反对死记硬背。很多时候我们在怀疑方式方法的时候,其实大概率就是数量问题,数量不够,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无论是学英语还是读书写作抑或程序员写代码,都得经历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你学英语必须积累一万词汇量,你写代码先写十万行,你写作先写十万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知行合一。

读留香,一个坚持读书和原创写作的自媒体。

您的点赞,收藏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