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Redmi k40 没抢到,为什么小米的手机总是缺货?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021-03-07财经

利益相关:没抢到K30s也没抢到K40,家在小镇上也没小米之家能订购。

先问一下各位朋友, 你们抢到12+256G的K40了吗?

反正我是没抢到,这个抢购节奏,简直让我梦回K30s。。。

讲真,要是K30s能再降200~300块,我倒觉得比K40香,毕竟可变刷新率的LCD和5000毫安的大电池真的很香。

这个其实在我们之前的iPhone定价那个问题里说过,归根到底,其实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定价策略、另一个是库存管理策略。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两种定价策略有: 撇脂定价 渗透定价

撇脂定价 ,顾名思义,先把油水都捞干净。

所谓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在一个较高位置上,先攫取最大利润,尽快地收回投资,随后,再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

苹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初期的高价,苹果不仅收获了利润,反过来也提升了苹果自身产品的档次,有利于建立高端的品牌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一定要发布线下渠道 限定最低价格 的原因,说环保说到烂,那也是是为了维护自身一骑绝尘的利润率。

而另外一个 渗透定价策略 ,则是另一种打法。

所谓 渗透定价 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为目的,优先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产生显著的成本经济效益,使成本和价格得以不断降低。

而渗透定价的应用条件是:(以下引用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原链接见参考【1】)

(1)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2)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
(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 [1]

仔细想想这几个条件,这不就是小米的典型打法吗?

先通过 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占领市场 ,吸引像我这种对价格极为敏感的用户,然后通过 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最终获得较高的利润。

因为小米这一打法要想取得好的成果, 必须要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有足够的热度、同时控制好产品的生产量。

只有这样,才能 确保市场需求 一直比较旺盛,并且 降低库存以及产品积压 带来的额外风险。

因此,小米的供货往往都是采用的 零库存 的方式——生产一批就卖掉,减少仓储成本并最大化利润。

这个模式,其实挺像丰田的JIT生产制。(以下引用内容摘自MBA智库,原链接见参考【2】)

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又译实时 生产系统 ,简称JIT系统 ,在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
JIT生产方式的 基本思想 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2]

但是与其略有不同的是,小米除了智能工厂外(听说这个无人工厂只产高端机)并没有自己的生产线,目前绝大多数走量的产品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富士康等)制造的。

因为涉及到第三方,所以难以避免的就要考虑 资金的占用 等问题(生产要预付生产线定金、还要购买大量的元器件)。

考虑到小米和苹果、华为的体量差距,为了降低风险,小米只能采取小批量、高频率的生产方式,所以小米经常需要抢购也不意外了。

以上,我是 @Puddle,我们一定能抢到手机的!

参考

  1. ^ 渗透定价-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渗透定价/9694702?fr=aladdin
  2. ^ JIT-MBA智库 https://wiki.mbalib.com/wiki/J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