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往前倒退3个月前,海通突然想模仿瑞银17年拆解雪佛兰那篇在全球卖方分析师行业里的力作。但卖方小道消息传得很快,中信打听到海通的小动作,干脆请两支专业部队下场,再让已改名的跨行业前瞻组带上电新、汽车、计算机的首席密谋这篇报告。海通收到密报后,慌忙间连字都懒得写了直接上图。中国的行研报告精髓是什么?时间一定要快、报告一定要长、标题或者内容一定要够闪!关键要首发!怎么,才只有66页,加20页附录,反正最后一定被记住的是总页数。果然海通洋洋得意抢在中信的前头拿到全行业乃至媒体的关注。
以上皆来自YY。从报告的完整度和框架来看,中信质量更高,因为图片更清晰,字更多、关键是93页要比87页要多!三个月时间来看,明显中信最先开始,第二种可能是海通的首席慌了,因为所长批的经费明显不够,赶紧去三线城乡结合部找家汽配店,弄台原价10万二手价6万的比亚迪,能发出来抢到头名就算赢。赢得全国头版后,海通首席满面春风,但又一身冷汗,万一中信写的比我字多、篇幅长、图片更多,怎么办?正落中信首席下怀,30万特斯拉不比你6万比亚迪强?关键我字和图片多,不加附录还比你多6页,耶!
海通+比亚迪=汽配店技工初级入门手册,按图索骥认知零部件,完成蓝翔技校后时代教育;
中信+特斯拉=核心特斯拉粉的售车说明书,随车赠送一份;
瑞银+雪佛兰=电动汽车行业报告milestone,拆解全球第一款平价版电动车,写清楚电车和油车平价、锂镍价格暴涨、电池成本及路线的结论,一本四年前的报告成功预测未来爆炒的整车、锂矿、电池
至于客户,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们:报告太长根本没时间读,行,马上给安排电话会议或者午餐路演会;报告都是科普没有数量逻辑关系,车评和电子发烧友网贴?行,请参见我们的xx深度报告一二三,外加路演安排。基金经理拍手叫好,他们以后要看比亚迪只记得海通,要研究特斯拉只记得中信,派点加上就可。
至于其他人,没有研究服务、借wind账号喜欢白嫖报告的一级买方,到处在微信群互发原稿;还有媒体争相截图报道,这不打出品牌影响力?
于内于外,都tmd是双赢。只是苦了下一家,要更贵的蔚小理、100页打底、更多的首席挂名、更大比例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