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来试试,但答案估计会让99%的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谁让这里是知乎呢,希望大家理性探讨,理性面对。
国家对房屋的定位已经很清楚了——是用来住的。而目前非刚需用房的存量已然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数字,特别是在非一线城市,一家有两套或多套住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家庭单元的不断整合,房屋的稀缺度也将不断稀释。当然有房的越来越有房,没房的依然没有的现象能否解决需要多方面社会发展因素,不属于此问答范畴,但人少了,房多了的社会状况将在未来某一天成为必然。关于时间,不一定,可能十年,可能十年,或者更短,反正远低于大家说的三十年,依据是中国人口峰值到来的时间,大家可自行百度。
回到怎么拆,拆的动的问题。我们普遍对多出来,没有用,占地方的东西统称为「垃圾」,当然房子不是垃圾,多出来的才是 。那哪些房子会是多出来的?趋利避害,多方权衡,首先淘汰的应该是高层,然后是小高层、多层、叠拼……垃圾怎么处理?当然是「弃」。你可能会问花钱买的怎么能舍得弃了?答案是若不弃,将承担的费用可能是无底洞。后期产生的物业、维修、房屋税(起征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是大头)等,再加上用也用不上,租也租不了,大家若都是这情况,估计还会演变出卖也卖不掉,卖不掉就继续产生大量费用。
所以,总言之,结局可能就是非刚需房,我们得敲锣打鼓,端茶递烟的请拆迁队来帮咱拆了,然后天没亮就在不动产中心排队注销产权证,出了门,长出一口气「无房一身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