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更聚集的行业和场景,酒开始回归本质,那就是一种饮品。
大家追求的,不再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种毫无逻辑仅仅顺口的打油诗,或者是喝高以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称兄道弟,而是开始享受酒本身带来的乐趣,追求品质和味道。
这样的酒文化,才值得讨论,值得分析背后逻辑的。
而披着酒文化外衣的糟粕,让他们顺着滑入时代的垃圾堆就行。
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仙李白,到「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苏东坡,再到「劝君莫辞酒,酒能解君愁」的陆游,咱们国家文化的热情,很多时候都要用酒来助兴。
在古代,酒文化很多时候都和上下贯穿千年的文人士大夫文化密切绑定的,酒文化促进了文人文化,而文人文化记录了酒文化的传承。
从商周两朝开始,古人就开始用酒祭拜天地。
按【左传】的说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点明古时候最重要的就两件事,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祭祀,而酒已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周礼】的记载,祭祀的时候需要供献八种不同品类的酒,称为「五齐」和「三酒」,之后再由参与祭祀的人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
虽说岁月之下咱们没办法回顾当年祭祀用的酒是什么样了,但是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就是当年的盛酒器。
如果说在商周两朝,酒文化是主要集中在统治治理和天人交流之上,那从春秋战国开始,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商业化开始对酒文化产生影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就记载,宋人有沽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
这算是酒产业第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在那个时候,好酒就需要用高悬的酒旗来彰显品牌和吸引客户。
这种「平桥浅水通村笠,草市斜阳颭酒旗」的习俗一直流传,【水浒站】里面武松打虎前就是看到店家酒旗上的三碗不过岗;清明上河图里面,虹桥附近的一家酒楼楼上就横架一根竹杆,悬挂一面川字酒旗。
进入了汉朝,就出现了酒业的个人经营者,这里面比较有名气的,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街头卖酒。
根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描绘了当时的小酒屋场景,里面的「垆」就是泥土堆起来放酒坛子的土台子,相当于柜台,卓文君站在柜台后面招呼客人,而司马相如穿梭其中打杂。
这种传统当垆服务模式,成为了中国传统酒店经营的模式,贯穿了2000多年。
进入到唐朝,有意思了,酒开始真正意义形成产业;而酒文化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唐朝,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初年国家经济还不稳定,隋末乱局依然有余波,粮食更多的是服务于战争和国家安全,所以唐朝政府颁布了禁酒的命令。
随着威胁的逐渐消除,唐朝开始把酿酒的权利收归到中央的手中,制酒、售酒都统一归中央管控,毕竟这里面利润非常巨大。
随件更进一步推移,唐朝便将酿酒权下放给专业的工匠和部分商家,自己从参与者变成了收税者。
这就彻底激活了酒产业,酒户因为可以自由经营而促进了唐代酒业的繁荣,从酿制原料,制作工艺方面都进一步发展。
也造就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文化繁荣。
到了宋朝,有意思了,要知道在这之前,中国的酒,基本都是酿造酒,也就米酒,诗词里面经常提到的浊酒,比如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一杯家万里,其实就是米酒。
这米酒,和现代的醪糟水差不多,度数也不高。
真正提高度数的,是宋朝引入的蒸馏技术,从那时候开始,造就了中国白酒。
始建于公元1126年的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说明在宋朝就已经有蒸馏模式出现,不然也不会出现苏东坡记录的「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这种能烧起来的酒。
但是学界基本认为,蒸馏白酒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是到了元朝。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面记载的是,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中期,白酒开始慢慢的在底层人民生活里面侵占黄酒的市场,出现了专门酿造蒸馏酒的大曲。
可以看出,酒产业作为古代高附加值的产品,搭配上饮酒是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覆盖了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一直是在经济活动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汉武帝实施的酒业国家专卖政策让酿酒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还是南宋赵构退避绍兴开始大力扶持酒产业充实国库让「越地无处不酒家」,都说明了酒对国家经济活力的贡献。
去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的统计,中国白酒产业实现了税收、利润双千亿的突破。
现代国民社会经济里面酒行业的价值,是推动酒文化可以持续迭代的底层动力。
2019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350.7亿元,其中白酒是当之无愧的头马,完成营业收入 5617.8亿元,同比增长8.2%。
啤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 1581.3 亿元,同比增长4.8%;葡萄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下降17.5%。
比较有意思的是,白酒行业的产量其实已经多年的下滑,2020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618.36万千升,同比下降10.26%。[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
但是和这个数据形成对比的是,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059.85亿元,同比增长3.5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12.07亿元,同比增长8.96%。[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 ]
这说明什么呢?
对的,白酒贵了。
但是这个贵,并不是莫名其妙的开始提价了,而是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市场价格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价格持续增长。
这背后对应的,是消费者大趋势的变化。
随着消费实力的提升,消费者对于「喝好酒」的需求与日俱增,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白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
可能和大家印象里面的直观感受相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喝白酒,但是不是传统「喝饱」或者「应酬」,而是开始追求白酒的品质,这给很多品质级别的白酒厂提供了更大的消费者来源。
喝酒的动机从功能属性、社交属性,开始往娱乐属性、休闲属性的转变,就开始对白酒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时候,工艺开始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点。
这里就要提一嘴,喝白酒,有一个地方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茅台镇,这个中国最有名气的酒业之乡。
茅台镇不光是有茅台这一款酒,我想讲一个外来和尚好念经的酒厂,厚工坊。
厚工坊是广东五叶神公司投资的酱酒,当年全国各地寻访古法,同时并购已有近30年历史的茅台镇酿酒厂,巨资建立酱香白酒酿造基地,坚持古法酿酒。
这就形成了一个上市第一年就创造5亿销售额的酱香型黑马。
我从来不觉得文化就一定要是曲高和寡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茅台镇上的酒,产量是有限的,而对应的是大家日渐释放的消费能力和对品质的追求,所以这种稀缺性和需求性的矛盾必然让年份酒具有了收藏价值。
因为高度纯粮固态自然发酵中国白酒,伴随储存时间越来越长,酒体老熟度,醇厚柔润度,酒体自然丰满度,协调平衡度,舒适愉悦度,迷恋醇香度等都有大幅度提高。经过陈酿,优质大曲酒酒质越来越高,这样收藏价值就被体现出来。
在这方面酒业巨头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厚工坊最近新上市的两款酒,名字就很直白,一款叫做「储时」,一款叫做「藏香」。
这两款酒的根基是构建在36年酱酒原窖基础上的,厚工坊老酒库封藏的酒龄超过15年以上的封坛老酒,然后从中选用高年份老酒用不同比例调配,来保证酒体丰富的层次感。
所以,酒文化和酒产业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酒产业为酒文化提供发挥的舞台,酒文化为酒产业提供更绚丽的属性。
一个人对白酒的喜爱,可以基于情绪、可以基于文化、可以基于单纯的爱好。
但是如果脱离了经济效应,酒文化和酒产业就是无根浮萍,不能持续,咱们看酒文化酒产业不光是要看终端消费场景下的热度,更要注意背后的商业逻辑。
以厚工坊为例的酒企业,在新的时代里面,用自己追求品质、提高技术、承担文化传承的特性,用对古法的坚持和人匠精神的推崇,继续为酒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不过,酒文化是一种成年人才能欣赏的文化,好酒的品质也是只有成年人才能体验出来,所以,未成年人,可以多背背和酒相关的古诗,等到了年龄可以饮酒之后,才会更感受到酒文化的含义。
再强调一遍,未成年人,不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