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购买力
货币本质上代表购买力。当一个国家或个体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时,实际是将在本国市场上可以直接使用的购买力转换成了在另一个国家市场上的购买力。
通过持有外币,个体或国家暂时放弃了使用这些资金在本国进行消费或投资的机会。
2、资金的使用权
持有外币意味着相应的资金实际上被存放在外币发行国的经济体系中。例如,持有美元的个体或国家实际上是将资金放置在以美元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
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外币的发行国获得了使用这些资金的权利,外币持有量的变化也对该货币的全球流动性、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3、无息特性
国家通常会持有大量的外币储备,用于国际贸易、干预外汇市场或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缓冲。而这部分储备在被动地等待使用时,并不会像存款或债券(如购买该国国债)那样产生收益。
因此,持有外币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无息贷款给发行国,这些货币成为发行国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无需支付利息。
【例子】国家A持有国家B的货币
假设国家A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到国家B,赚取了100亿国家B货币。
1、购买力的转移
原始状态:国家A通过出口赚取100亿国家B货币。
购买力:这100亿国家B货币代表在国家B经济体系中的购买力。如果国家A不将其兑换回本国货币,这部分购买力不能在国家A内部市场使用。
2、资金的使用权
国家A持有的100亿国家B货币可以在国家B的市场上自由流通和使用,支持国家B的经济活动。
假设国家A选择将这些国家B货币作为外汇储备持有,没有进行其他投资(如购买国家B债券),国家B相当于获得了100亿国家B货币的无息贷款。
3、对国家B的影响
国家B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得到增强,有利于其作为交易媒介。此外,国家A对国家B货币的需求可能影响国家B的货币政策,比如在汇率调节和货币供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