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没什么脱轨不脱轨,没那么多要接的轨。如果你今天喜欢蔡徐坤,明天改喜欢贾斯汀比伯,然后觉得换个国籍品味就提高了的话,那还是算了。
中国音乐市场的确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不是别国市场就没这些问题。今天不吐槽,只说市场。
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市场足够小。相比于全球第二的国家体量,音乐市场可远远没到第二,连十分之一人口的日本都比不过。
还一点是,消费形式侧重在了某些奇怪的地方。
中国传媒大学这几年经常会做完整的音乐市场调研报告,2022年的报告已经出了(就是都在讲2021,稍微有点滞后性),我摘几个数字大家看吧。
音像出版产业包括唱片业。可以看到哪怕这3.05亿元全算作唱片业,甚至也卖得不如书。
这个有疫情原因,这两年应该会恢复很多。也是艺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以看到猪鹅酷狗这些流媒体平台还是盈利很可观的。也是产业收入大头之一。
版权收入4.69亿元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靠版税的话,全国合起来能养469个年薪百万还得税前的作曲,没了。
这一块是占比最高的,就是应试的倾向有点严重了。
这个其实还不错,乐器制造也是制造业,中国也算制造业强国了。
音响这块倒也挺好,同样属于制造业。现在很多大品牌像森海,Neumann都开始有国内代工了。
广告。这个应该算自媒体收入
大部分职业制作人的收入都在这了。大概养的起740名年入百万(税前)的制作人吧。这就是做音乐圈子小的原因了。实际上根据我个人不准确的体感估计,全国可能确实也就一两千人在做,随便加个群都撞熟人。
再结合这个表,发现问题没?
从全球占比来看,虽然实体唱片和版权肉眼可见萎缩,但总的来说和流媒体差得不是那么多。国内这个差距是百倍左右的数量级。
用大白话描述,就是创作端比较萎缩,渠道端和(应试?)端过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