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短视频是如何赚钱的?

2017-09-18财经

以前的落地页是纯图文的形式,一个收钱能力强的落地页一定很攻心。

现在的落地是视频的形式,视频文案,视频场景,视频表现力,决定了收钱能力。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落地页」以前搞广告投放,图文内容的人换个角度想想,你做的依然是落地页而已,只不过形式变了,维度增多了。

短视频的核心是什么?

选题大于一切。

选题、文案、拍摄、剪辑,把这4项重要性进行排序,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选题(40%)>文案(30%)>拍摄(20%)>剪辑(10%)

如果选题不对,文案再好,拍摄的再精细,剪辑的再优良,也不行。

如果选题对了,拍的一般,剪的差不多,文案抄一抄,也能起量。

选题能不能爆流量是概率问题,在确定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切换你的选题,调整测试。

举个例子,同样是卖茶叶,有人直接在茶仓里面拍视频,有人坐在茶室里面聊茶,同样的选题方向,拍摄形式不同。

在行业还没有开始内转的时候,任何一种新的视频形式,都会让你搞一波流量,但是当100个卖茶的,90个人都坐着讲茶知识的时候,靠什么杀出重围?

要么新的拍摄形式,要么更大的量,要么换一个流量池子。

先说拍摄形式,你们都在讲茶,突然有一个哥们,他不讲茶了,也拼不过,每天就是对着茶叶市场拍,直接吸引目标客户,每天可以发好几个视频,还不累。

我说的就是这个哥们。

再说量,放大流量的方法,要么数量大,要么账号多,账号多,本质上也是数量大的一种策略,如果一个账号一天能获得十个客户,那我就做10个,只要视频生产成本足够低,一切都不是问题。

最后说流量池子,大家都在用内容换平台的流量,拼了命的做内容,我是不是可以走付费流量?

公域流量的竞争对手太多,我就切换到商域的池子,只要成交率有保障,不亏钱,我就可以不断在商域获得流量,一个是用内容换流量,一个是用钱换流量。

用内容换流量,还有两个重点。

第1、爆款模板。

第2、量。

爆款模板就是结构!

什么是结构?

文案顺序,素材顺序,视频的组装,前三秒统一是什么样的文案,什么样的画面风格,中间5秒是什么文案,穿插什么画面。

爆款模板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跨行业,跨品类不断去抄,去借鉴出来的。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品类的爆款模板,剩下的是不断发,不断的优化调整起量。

如何起量?

一定要 「流程化创作视频」 ,你的视频有统一的框架,统一的画面形式,统一的拍摄风格,一切都是结构化。

有了结构化,就有了流程顺序,按顺序组合,每天无脑的拍素材,组合素材,重复这个过程,一个账号怼100个视频,同时多个账号去重发布。

结构化的东西才能量大。工厂有模具,做短视频,也有自己的模具,这套模具是别人没办法告诉你的,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组合,去测试,当你组合出一套模具,不要只发一个视频,至少用100个视频去测试。

不行怎么办?继续换。

搬运别人的视频只能赚个小钱,偷鸡摸狗一下。真正赚大钱的一定是确定出自己的模具,拿着这套模具去市场上快速搞流量。

短视频的模具代表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决定数量多少,所以思考的方向一定是:如何在保证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数量又很多。

很多做口播的矩阵账号都是多机位拍摄,为什么多机位?同样拍一遍可以生产多个视频,再把视频画面形式去重一下,就能发好几个账号。

如何加速起量?

如果你的行业,视频能够付费加热,可以一次性投好几个视频进行测试。

如果你的行业敏感,一投付费就会触发审核。那只能靠量,慢慢养,慢慢发。

没有任何项目是一上来就能暴富的,红利的时代拼谁速度快,大家都不做我做,大家都不知道,而我知道,所以我赚钱。

内卷的时代,就是一个市场赚不赚钱大家都知道,这时候拼的是内功,谁更加精细化,谁的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谁赚钱。

有时候什么都对了,就是量不够大。陈安之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量大是一切成功的关键。

这个量大不单单是数量大,找到背后的模板模具,生产效率拉到极致,这种量大,是深思熟虑后的执行力。

以上都是郑一诺个人的胡思乱感,也是这段时间来和一些短视频做得很好的老板交流的记录,希望对你有帮助,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可以加我私聊吧,不发这里了,打字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