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我觉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买新能源车和油车的区别还是很大,所以知道的事情不尽相同。
当下,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油车,百花齐放,这些车型对保养的项目、频次要求都不同,用车的注意事项也会有所不同。
先来说说纯电车
我自己也是一个纯电车主,现在这台也差不多开了快2年了,中间还是踩了不少坑,最主要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找充电桩,因为之前经常遇到地图App上显示都不准的情况。
比如之前在广州大学城的时候,看到明明显示可用,过去就被告知只是规划还没启用,以及被油车占了等等情况,这就很耽搁行程。
或者再像这样遇到明明能用,但是却被没有素质的人划掉了二维码,公用的桩变成了私人的。。。
所以第一个经验就是,大家找充电桩的时候,最好找那种大型的充电站(10个桩起步),虽然可能远一点,但是这种充电站一般都有维护,去了基本上都能使用,就是稍微开远一点,真的是省心。
今年过年回家跟长辈聊天,发现他们还是会觉得纯电车有续航焦虑。我一开始也有,但开久了之后发现,其实只要规划好行程,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不过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你车的实际续航。
如何计算车辆的实际续航
现在电车的续航标准都是按照CLTC来算,然后很多人看的也是打折率。这个算法没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直观,因为高速和城市的工况还是很不同,电耗也不一样,你就不太清楚你冲的电到底能够跑多少公里。
先说我自己的结论:不论啥车,基本上我都是按照高速1度电5公里、城区1度电7公里来计算,然后你只需要看每次冲了多少度就能知道实际续航了。
计算的逻辑是从电耗出发,因为车开了就发现,不管啥车,电车在高速的实际电耗基本都是在20度左右。当然这是基于正常开100~120码的情况,只跑80~90肯定会低,这样算下来就是差不多一度电5公里左右。
然后根据剩余电量的百分比,加上你充的部分,就可以知道还能跑多少了。了解清楚你的车之后,真的一点不慌。比如就以我上次的充电的数据,列一个表格计算下:
项目 | 结果 |
---|---|
百分比(30~81%) | 51% |
充电量(soc满电90度) | 45.893度 |
高速续航(1:5) | 364.5km |
城区续航(1:7) | 510km |
当然实际的情况肯定不会是这么绝对,因为你可能高速和城区一起跑,即便是这样计算,平均下来也也有437km,400公里也是稳妥的。
这样的话,我规划行程就很充裕了,只要在400km内休息并且找到地方充电就完全可以搞定,高速上的服务区也很多,实在不行就下高速顺便吃饭充电,这都是很容易的事。
如何规划你的充电行程
只有了解了实际续航之后,才能做真实的行程规划,保证不出意外。
行程规划我现在用的还是高德地图,里面有一个长途助手的功能很好用,你可以根据你车的实际续航来做规划,或者筛选一下充电站,我一般都会把充电桩比较多的服务区筛出来,再加入到我的行程里面,这样就很靠谱。
路上如果忽然想上洗手间,服务区刚好也有空位的话也可以冲上,二十分钟也能充不少了,避免后续发生突发情况有备无患。
然后还有一个,大家如果想要在白天充电,可以在12~14点左右,这个时间是最便宜的,可以看下我平时经常去的桩的价格表:
各个地方的价格会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11~12点之前会比较贵,12点之后就好很多,这个时间刚好也是饭点,长途出行的时候顺便充满,直接开一下午到晚上接着冲,省时省力还省钱。
插混车用对机油有多重要
开插混车的朋友也可以参照上面的续航计算、充电经验,这部分我想重点说说说插混车发动机工况以及保养的问题,主要来说说机油的问题吧。
插混车发动机的工况跟纯油车比还是区别很大,主要就是在于,大部分车主基本都是纯电驱动,发动机参与的工况比较少,再加上各种单档、多档的结构,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
如果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插混车因为很大时间都是纯电形式,所以混动发动机的运行时间会远低于燃油车,但启动次数则会远高于传统燃油车,而高频启停、间歇运转就会直接导致混动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要比燃油车低40℃左右。
这个温差对机油状态的影响就很大了,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发动机还没有完全热起来,就可能导致溶解在机油里水分和汽油挥发不掉,出现机油乳化的现象,润滑效果也会降低,进而加剧发动机磨损了。
所以混动车保养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机油的问题,一定要选择对乳化、腐蚀做了针对性提升的产品,不然就很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然后影响到油耗、或者性能表现。
另外,插混或者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运转工况和普通燃油车的发动机很不一样,普通燃油车启动之后,我们一般会有个缓慢的热车过程,再慢慢驶上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让发动机从「静止」逐渐进入「奔跑」的状态。
但插混或增程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有最佳的运转工况,转速一般会从0陡然拉高到三四千转。这就会导致发动机的润滑压力倍增。
针对这些车型的需求,驾驰推出了HYBRID混动系列机油,通过SK YUBASE全合成基础油,添加先进添加剂,专门满足混动发动机的严苛保护要求,减少电驱动状态下的油泥沉积,为油/电切换时提供充足的发动机轴承保护,减少磨损。并且通过低灰分配方,保护尾气系统,避免后置处理装置堵塞。
当然,针对一般常规动力发动机,驾驰机油产品线的 classic、PIONEER、ULTRA,9个粘度可覆盖大部分车型,而且价格也很便宜,经典的 classic机油做个小保养200元都不到。
驾驰的机油性价比很高,起步就是全合成,Ultra是最高端的系列,是PAO全合成机油。当然驾驰除了机油还有积碳清洗、空调养护、蓄电池等产品,产品品质也都很不错,性价比也很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上途虎去搜索看一下。
高增压、低排放、低油耗燃油车的机油挑战
谈及燃油车,现在很多人都会冠以就「老旧燃油车」的调侃之词。
实际上,燃油车这些年的进步非常大,一言蔽之,10年前和10年后的2.0T四缸发动机,很不一样。
现在的发动机,有高增压(榨取高动力)、低排放(主要是排放法规的要求)、低油耗(主要是法规和车主的共同要求)三大趋势。
高增压比较好理解,就是同样的2.0L四缸动力,通过小型惯量涡轮增压器,让发动机爆发出更强的动力。2010年,自然吸气时代的宝马N46B20发动机,只有区区152Ps/200Nm动力。而到了如今涡轮横行的时代,宝马的B48B20D发动机,可以爆发258Ps/400Nm动力。
而低排放,则是各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的「国六b」与国五标准相比,氮氧化物排放将下降42%,颗粒物下降3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蒸发排放限值下降65%,总碳氢化合物(THC)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分别下降50%。
低油耗则更容易理解了,同样以宝马的2.0L举例,自然吸气时代的N46B20,小熊油耗超过600万公里的用户众测油耗是10.33L/百公里,而涡轮增压时代的B48B20D,超过670万公里的用户众测油耗是9.27L/百公里。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之后,对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使用,都产生了新的要求。
以机油为例,自然吸气时代的宝马N46发动机,原厂建议是用到40粘度的机油,而到了B48发动机的年代,原厂建议的机油粘度变成了20。
可不要小看40到20的机油粘度区别,一方面,低粘度机油降低了发动机内部的运转阻力,对排放和油耗更加友好。另一方面,则让机油的保护性能变差。
机油更「稀」了,附着在发动机内部机件上的时间更短了,保护性能不佳的机油,很可能加速机件的磨损。
霍尼韦尔机油正是应对涡轮增压时代挑战的优秀产品。霍尼韦尔相信很多人就不陌生了,诞生于1953年,也是发动机领域的先驱,产品不仅在汽车领域被广泛使用,航空领域也用的很多。作为一个工业领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下场做民用车机油,应该没人会质疑它的品质吧?
霍尼韦尔机油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独创的多元蜂巢油膜技术,借鉴了蜂巢状分子结构从而让油膜更加坚固强韧,更好地吸附在发动机及零部件表面,所以即便发动机高速运转,也可以保持很高的粘性,从而降低车辆的油耗。
产品序列上霍尼韦尔四个系列:V9系列、H9系列、H8系列、H7系列,每个系列侧重点也不太一样。当然,这款机油现在升级到了铁罐包装,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要知道一般高端机油才会用到铁罐,大多数产品还是塑料包装为主。不过用铁罐包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比较环保。可见霍尼韦尔这种大公司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我比较推荐的系列就是霍尼韦尔V9、H9,这两款机油都有非常不错的低温性能,能够在寒冷的天气下很轻松的启动发动机。
尤其是,特别适合现在技术先进的高功率、低排放、低油耗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够更好的为发动机提供出色的润滑性能,并且让机油里面的水分和汽油挥发掉,减少机油乳化等现象的发生。
写在最后
纯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燃油,在这个动力系统百花齐放的时代,关于汽车的养护和使用,不能够一概而论。
只有了解我们爱车本身的脾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护和使用,才能让它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呀。 [1]
参考
- ^ 国家能源局:「国六」来了,汽车市场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