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对别人评论的回复被人恶意举报而删除导致我被禁言。我今天在回答顶部整理后再重新加上。
如果再知乎不让我说话的话,那我只能退乎了:
「国人对车辆底盘注重的少,那是因为高速公路和郊区公路每万公里死的驾驶员和乘客还不够多。」
纵然你高速公路上依法按照200米车距行驶,纵然你严格30秒扫视左右后三面镜子。但前方大卡车突然掉落物品或者飞出一个轮子的时候,抑或是前方小轿车突然爆胎失控撞护栏的时候。你正确的的一脚重刹车松开,稍微补点油门,然后以70-80的速度打轮避开甚至要再做一次,而不是本能的直接打方向妄图直接闪避的时候,车子底盘的好坏决定了你的生死。
至于有人说比亚迪麋鹿测试成绩,我只想说,ESP标定得严格一点,速度减得多一点,可以把入口速度提高3-5kmh的。这个并不是麋鹿高,避障性能就绝对好。作为标致雪铁龙十几年的车主,我比你们更懂麋鹿。
更何况麋鹿测试是在干燥平整路面上测试的。在起伏的山路上呢?正好车身姿态不稳的时候遇到呢?你觉得比亚迪稀烂的底盘,还做得出测试场上的麋鹿成绩么?或者换句话说,缩水的百分比会比同价位操控键长的车型更小吗?
来自于一个快车小哥的点评(2023/12/21):
今天下午原本在家办公的,电话会议开到一半,突然想起来了工作手册在办公室抽屉里,上面有重要数据,半小时后轮到我讲话时候要用。
颇有急智的我,高德打了个车去办公室。
来了辆荣威I 6 max.
于是小哥开车,我坐副驾领航,用17分钟开完了这7公里多的路程。
路上我问了小哥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租荣威而不是比亚迪?」
小哥说:
「遇到你这种需求的客人,我开比亚迪只有两种可能; 不是我把车开翻,就是你把我车弄脏」(指的是我晕车呕吐)
我深以为然,小哥以法国电影【的士速递】的方式,把我及时送到了单位楼下,给了我3分钟给自己倒杯咖啡的时间。
比我自己开起码快了2分钟(还不算停车)。
![](https://img.jasve.com/2024-1/83589df81ff5d63406ddd7ff45dc3a72.webp)
「BYD的底盘真的很落后吗?」
底盘烂就是底盘烂,不要洗地,洗不干净的。毕竟沿袭于2005年前后的老丰田底盘,本身就很一般。(秦plus DMI对比速腾/吉利星瑞/吉利银河/名爵MG6/影豹/福克斯 汉DMI 对比 蒙迪欧/508L/君威/CT4/TNGA平台凯美瑞亚洲龙 宋plus DMI对比5008/途观/吉利星越L)
![](https://img.jasve.com/2024-1/a6648002f06a44d2fec329205c7d0a8d.webp)
就这个弯道。
先右上坡后,再左下坡。
魔都公交车还是12米的柴油发动机volvo b7r和b7rle的时候,这个弯道,B7R底盘 D7E 290发动机,6速手动挡大桥六线,公交司机夜班在基本无人站立的情况下是40进然后逐步提速到是65出,过最南端弯心的时候不低于45,出弯道进入主路可以到65。(六速变速箱,5档1900)。公交没有限速的年代都很疯狂。
2000-2005年,国产上柴6114发动机5速手动变速箱,浦江底盘的SK6115HP。司机敢在南浦大桥满载下坡时候放坡冲到转速表到3000,车速过110。(老发动机本身压缩比低,转速容忍度高)
后来换了沃尔沃,过100也是常见。
后来南浦大桥浦东段加了个摄像头才刹住了这股歪风。
当然,过了东方路上空的这个摄像头后,我在南浦大桥转内环高架过渡段,下一个区间测速起点探头前的两公里距离内,也开出过就算英里也三位数的记录。
我的老508可以50进80出(指的是回到南北向的杨高路路面的那一瞬间,弯道上不低于60)。大众 cross polo1.6差不多是50进,过完55,出弯后提速到70。
新508L比老508更快。
我开过别人的比亚迪秦plus ,试过差不多60出,以40过弯道部分就是极限了。
宋DMI重心更高,就更别提了。
汉DMI没有在这个弯道试过。但是跑过这段路。
2022款 1.5t 242旗舰DMI,完全追不上508L,蜿蜒的山路上笨拙得像一头猪。
![](https://img.jasve.com/2024-1/0f4d9ae1b6e9ab4047d3c33a2d3db293.webp)
我和我持有汉DMI 242的同学说,新安江畔的浙皖一号公路我敢把我的车开到这台车在天马赛车场能达到的大直路速度,他说我吹牛。他的汉DMI绝对不敢这么快,于是我拍了视频发给他。
![](https://img.jasve.com/2024-1/b29e28e10f2e632fc6483c9307948320.webp)
他看了后,说他认为自己技术好,但车不行,就像上次在安吉王孔线去安徽宁国时一样。
客观地说,汉烂的程度要比秦宋好一些。毕竟老凯美瑞底盘诞生过自重2.18吨的RX350和自重1.9吨的普瑞维亚。2吨重的汉DMI并没有超出这个平台最大最重车型的极限。但也不适合做激烈驾驶。
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在上海科技馆门口的圆弧形道路压井盖玩:
红圈位置有个井盖。我喜欢精准的在右弯里用左后轮压井盖。底盘扎实的好车,不动声色的过去了。我心中一丝得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会心一笑。
地盘不扎实的,惊心动魄,瞬间能让我的记忆暂停,脑中回放起从自己嗷嗷待哺到上学读书到结婚的一幕幕。
很不幸,比亚迪的大多数车。都是后者。
最让我觉得舒服的,是老款的荣威950 3.0,其实就是别克君越3.0。
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对得起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公务配车的地位。
![](https://img.jasve.com/2024-1/e28b524a0db0cca0a5b6635dcf92b71c.webp)
你要硬刚,说我不安全驾驶。
那你就去挥刀自宫吧,还能避免你成为强奸犯呢。
你要污蔑我捏造的话。
我家真买了比亚迪,你买了吗?
![](https://img.jasve.com/2024-1/a0730807b94ca15bfa05a1671e55beac.webp)
请各位想想:
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是不是只该给资本家、买办、官僚、地主和其他剥削阶级享受?
劳动人民是不是不配拥有美好生活品质?不配享受乘坐舒适行驶平稳和操作灵敏的家用车?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不仅仅是大城市的平坦柏油路,还有广大山区高原蜿蜒曲折甚至路面破碎的道路,是不是那些没有生活在东部平原大城市的劳动人民,没有资格享受乘坐舒适行驶平稳和操作灵敏的平价家用车?
车企,尤其是私营车企,是否应当仅以「省油,送牌」等噱头,忽略和无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了利润,再看不到的地方大动手脚。仅仅迎合纸面数据指标,而忽略了: 一台适合中国的家用汽车应该是让乘坐和驾驶人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形和路面上都能感受到乘坐舒适行驶平稳和操作灵敏的平价家用车?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国有还是私营或者股份制车企,有没有真正的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