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确定的是:
智能化在购车决策中的权重越来越高。
甚至是某些细分用户群体的主要决定项。
有没有之间,已经是一道鸿沟了。
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其实已经跨过了纯机械与数字智能的十字路口了。
这是需求决定。
那就只能奋勇向前。
需求如何变成整个商品流转过程中都健康运行的循环,是企业需要解决的。
「用高效的方式,提供社会需求的商品,这不就是企业做的事吗」
但,还有拧巴之处。
1.智能化必须【顶额】跟进的,但主机厂大概率不赚钱、
2.智能化必须【快速】跟进,但是与汽车这个机械的开发周期有错配。
对于第一点,主机厂有盈利,才有动力和资源去持续堆顶配。
现实是,在智能硬件上做集成商的差价是比较难的。
尤其在这么个内卷的时代,对to C端只能低价低价再低价。
尤其在这么个智能硬件巨头化的时代,对上游只能求第一时间的尖货大量稳定上车。
所以,大概率赚不了。甚至还要倒贴。
因为不倒贴,甚至都没人买车了
关于第二点,传统周期年款小修饰、三年1小改、5年一大改,10来年换个平台。
现实是,智能化硬件是以一年甚至半年为单位进行技术换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