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到最近入境我国时,被查出吸毒并被遣返的大众高管一事,欧盟加税的背后逻辑大致如此:
1、中国因为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国内竞争太激烈、技术具备领先性,亟需打开对外出口的大门。
2、欧洲曾经天真的以为「低碳环保」、「收碳税」,可以阻止我们出口,打压我们发展,用电动化浪潮持续领先我们,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的新能源转型比他们预期的快N倍,而他们自己的传统车企动作迟缓,抱着燃油车时代的红利,迟迟不愿意转变。
3、在23年的上海车展被来自东方的众多神秘力量震惊之后,面对虎视眈眈、即将汹涌而至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欧盟能想到的最简单粗暴的措施,便是加税。
4、加税挡的了一时,挡不了一世,欧盟的目的是逼迫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布局,保住当地的汽车产业链、工人就业、政府税收。
比如,如果比亚迪愿意去德国建厂,则可以作为即将的大众工厂的替代选择。
5、随着工厂的落地,或许可以帮助本地的新能源汽车加快转型。也给本土汽车公司的技术升级提供喘息机会。
6、我们的政府不太希望如此,因为这样做不利于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不利于稳定国内供应链、国内就业。
于是,你加税,我就敲打你在我这的外资企业,比如大众高管,肯定早就知道对方有事,为啥在欧盟加税的节骨眼上,敲打敲打?
最终的结果,加税肯定要加,但不排除,因为中方施压,导致税率比早前公布的略低。
加征税额:
比亚迪 :17.0%;吉利 :18.8%;上汽:35.3%; 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单独审查请求后,美国车企特斯拉 将被征收7.8%的最低税率;其他所有不合作的公司将承担35.3%的关税。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本月中旬再次明确批评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并称,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不支持这项政策,与他交谈过的所有汽车生产商主管也都反对这项政策。
一方面,欧盟希望通过加税保护欧洲市场,
另一方面,德国人又想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比如宝马,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占到其全球销量的30%。
还有一方面,不能得罪美国人。。。
这可真有意思。对欧盟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固然可怕,可是目前在欧洲卖的最好的、最领他们头疼的,是特斯拉。
7、中方是否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我认为不会,也没必要。
主要是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太能打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体验上,几乎都是碾压的优势。而在整体成本上,得益于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依然低廉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加税之后,我们即使调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也依然具备比较优势。
即便短期内,影响了出口业务的快速扩张,长期来看,大趋势不可阻挡。
看过往,我们只跟毫不讲理、翻脸无情的川普对加过关税,跟欧洲,我们还是尽量维持和气,尽量拉拢,做生意嘛,和气生财。
8、加税是否会导致国内车企加快海外建厂?会,但目前的税率还没到不得不建厂的程度。
海外建厂,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考虑当地政策变化、外来员工管理、当地供应链是否成熟等诸多问题。现在虽然有很多车企高调宣布对外扩张建厂的宏伟蓝图,但真正掘土动工之前,一定会慎之又慎。
还有一部分原因,仍然是海外建厂不利于消化国内产能,政府内心并不太支持,至少现阶段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