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知名汽车博主「大猩猩」退休,怒批电车成最后绝唱?

2024-09-26汽车

前几日,「三贱客」的著名汽车栏目【The Grand Tour】迎来了最后一期。

「大猩猩」杰里米·克拉克森依旧犀利敢说,节目的最后他开着一辆老旧的燃油车,不断絮絮叨叨。表示自己特别爱这个声音,不再做节目是因为不喜欢电车。在他看来,电车就是家用电器,就像洗衣机、微波炉一样,是没有灵魂的,没法评。最后更是说,电车就是垃圾。

为何「大猩猩」对电车的意见这么大?为什么说电车「不可测评」?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一个时代终结了

说起「大猩猩」杰里米·克拉克森,现在新一代的车迷朋友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他最早成名是在英国BBC电视台的【Top Gear】,这也是全球最强的汽车类节目。这档节目的魅力除了几位主持人语出惊人外,更大的卖点还是各种无预算上限的经费开销。

比如有开着千万的跑车,与飞机、摩托以及「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同步竞速,还有演示如何开着莲花跑车躲避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导弹锁定,还有驾车横穿南美洲,驶入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极强扫射高速行驶的保时捷等等。

偶尔正经的时候也吓人,「三贱客」曾经靠皮卡和雪橇到达地磁北极,比一些专业团队玩得还大。

对于大多数车迷来说,这是一档既长见识,又能学到汽车知识的节目,堪称顶级下饭综艺。

后面「大猩猩」因为殴打制片人被节目解雇,三人组也一同出走亚马逊,做了【The Grand Tour】,一样非常精彩。

当然了,之所以「大猩猩」萌生去意,除了电车这种新的形式难以接受外,更多还是互联网的冲击。在「三贱客」大火的年代,电视还是最主要的娱乐媒介,大家也更加习惯看电视剧、电影、长节目。

而如今已经是短视频的时代,十几秒没有吸引力,消费者就划过去了,甚至一级两三分钟的短剧都开始流行起来。

过去那种三人开着各类车穿梭于城市之中的戏码,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

再加上「大猩猩」本身也开辟了生活类的综艺节目,对他来说是时候跟说车节目说再见了,车迷们也能够理解。

(2)电车冲击,远去的汽车文化

「大猩猩」觉得电车很枯燥,电车让他作为车评人的意义消失了。这个某种程度是对的,因为电车实在是太「强大」了。

比如像「大猩猩」说的,自己特别迷恋燃油车的声音。这一点相信很多人有共鸣,低速时候的轰鸣,高速时候的排气声浪,很有种机械美的声学展现。对于燃油车来说,把隔音做好也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

对于电车来说,确实已经不算事。哪怕是10万块钱的电车,往往也比三四十万的豪车隔音更好。电车甚至不得不加入低速提示音,就是怕周围的人觉察不到有车经过。

还有加速测试,过去大家会为了零点几秒的差异争得面红耳赤。如今20万的电车就能轻松跑到4秒以内,这还有什么可争的?

燃油车为了把麋鹿测试的成绩提到80km/h,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地测试调校。电车换了腾势Z9 GT上来,「易三方」技术一出,直接将这个数据提升到了90km/h以上。

当然还有换挡顺滑度,顿挫体验这些,电车几乎都没有了,主打的就是一个绝对的快捷、顺滑。

所以很多东西已经「过时」了,比如以前非常受关注的「沃德十佳」,大家看尽各种机械之美。既有美式V8 大块头,也有日韩极度节油的MINI小发动机。

但如今,这些都不重要了。比节油,国产混动发动机已经将热效率做到了45%以上,A+级混动轿车的亏电油耗已经做到了3L/100km以下。

比性能就更不用看了,国产车各种千匹动力都出来了,别说6缸机了,就算是12缸机也不好使。

美国消费者报告也不香了,因为它们评出来的那些车,要么国内没有,要么早已引进,压根没什么波澜。

而国内的汽车杂志、汽车节目,更是似乎还没开始崛起,就已经「过气」了。整整一个汽车时代,似乎还没开始与大家交集,就已经略过去了。

(3)电车测评,需要标准化?

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50.8%。至此,绿牌已经成为多数派,传统的燃油车加速成为「小众市场」。

相比电车市场拓展的突飞猛进,电车测评的标准化确实还差点意思。大多数时候,消费者甚至很难得到有效信息。

以最近大火的乐道L60和小鹏MONA M03为例,单看硬件两者差别非常小,智驾都是英伟达Orin-X芯片加双目摄像头,走的也都是纯视觉路线。

都有很多的测试视频,但很难区分究竟谁的智驾表现更好。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也都是主观的,特定场景的测评。

至于操控,传统燃油车大多数聚焦在驾驶上,这对电车来说确实不算问题,动力响应够快,加速迅猛。

由于大多数电车的电池都布置在底盘上,整车的重心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加靠下,前后配重更加科学,而且更容易做到后驱和四驱。

因此大多数电车的操控感受确实不错,甚至比那些天价的燃油性能车更加好开。

但缺点也有,那就是更容易晕车。电车不仅加速快,动能回收系统介入也很突兀,这样的设定让驾驶很容易变成「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这几乎就是晕车产生的第一「温床」。

这一点对于舒适性的影响其实非常大,但几乎所有的测评都会有意忽略。

当然还有车机系统的表现,几乎每一家都说自己的系统是最好的,配置也是大差不差。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引入手机的机制,不服跑个分?

总体而言,现如今的电车测评,能提供的有效信息确实少之又少。

(4)功夫拍案

互联网时代和电车时代的到来,确实让「大猩猩」杰里米·克拉克森这样的传统车评人无所适从。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让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爷子继续转型,无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老爷子怒喷电车就是家电,就是洗衣机、微波炉,没有测评的兴趣和乐趣。其实说到底车也是工具,只是过去的经历赋予了这个物种更多的意义。因为发动机脆弱,所以才需要掌握更多的「窍门」。而电机足够强大,所以怎么用车,怎么维护保养这些,似乎都已经没有「技巧」。

噪音很小,没有复杂的震动,没有汽油味,没有尾气排放,反倒成了被攻击的点,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用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更复杂的功能,还能做得更好,这不是更能体现技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