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丰田供应商,日子还是可以的。
模具是工业之母。
汽车零部件成本中,模具成本是非常高的。
比如,一个零部件,模具开模需要一百万,一个产品可能只卖二十块钱。如果一个这个产品可以稳定生产一百万个,一个产品的模具费用分摊就是一块钱,5%成本占比。如果这个产品只生产了十万个,一个产品模具费用分摊就是十块钱,50%成本占比。
所以,谁开模,就是非常重要第一件事。
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和客户会谈模具费用各自分摊50%,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扣减。
比如,模具费一百万,双方约定起码干五十万个产品。那么,供应商在报价的时候,没个产品扣掉两块钱模具费分摊。本来二十块一个产品,报十八块,供货满五十万,价格提到二十,模具归供应商。
或者反过来,没个加两块钱,供货满五十万,降价两块,模具归供应商。
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是模具全额由厂家出,供应商只管生产。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供应商压力,而且对于品质控制有好处。
国内的很多车企不是这么干的。
模具费供应商全出,吹牛说能做一百万,但是能不能做到五十万没谱的。
你可能会说,那签协议啊,双方约定好啊。但是,你货款压在车企那里,六个月账期。到时候扯皮,矛盾闹起来,你要不要结货款?
或者,车企把你生产这个产品所有技术都搞清楚了,你不干是吧?供应商多的是。别的供应商也不愿意干是吧?劳资建厂自己干。
对于供应商来说,模具费用分摊能够和客户分摊就谢天谢地了,还保管费,想什么呢?酒喝多了做梦呢?
这里是前段时间,国内车企纷纷说避免内卷的原因。
模具保管费,违规退货,日本有法律管这些事,国内没有,下游企业任意压榨供应商,最后搞的大家都混不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消费者是获得了好处,车子降价了。但是,在供应商日子没法过,员工收入降低,最终损失的是消费力。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是这个优势产业链里面的优势企业,甚至所有企业都能赚钱,而不是只有几个企业赚钱,大多数不赚钱。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遥遥领先的,应该让这个产业链里面合法经营的企业都能赚钱,这才是健康的产业链。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卷的过分了,并不正常。
前几天,和一个企业股东聊天,这个企业是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三年前,它是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个领域最大的供应商,现在他们基本不做了,因为亏本。
二十年前,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进入中国,物美价廉,购物环境好,老百姓都愿意去家乐福购物。家乐福要求供应商给他们六到九个月的账期,家乐福收的是消费者的现金,商品到家乐福里面一周就能销售出去。也就是说,一个家乐福每个月一千万的销售额,他就可以先用供应商五六千万的钱,然后拿着这些钱去开新的家乐福。
如果供应商不配合,那里失去了建立消费者品牌的机会,失去了大量的销售额。而且,总有人想去家乐福做生意,中国的供应商多的是。
如果最后家乐福倒闭了,倒霉的是供应商,家乐福的管理人员是台湾人,拍屁股就走人。这样的商业生态是不健康的。
最终,全国很多行业,饮料,零食等等联合起来,拒绝给家乐福供货。
2006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委联合公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零售业「账期」最长不超过收货后60天。
06年以后,零售业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阶段。大卖场从几百家发展到了几万家。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急需和日本公平交易法类似,和06年的零售业公平交易办法类似的法律法规。
公平交易法,不会限制限制行业发展,而是有益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