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對媽媽來說,每一口吃進去的東西,都可能會關系到小家夥的發育,絲毫馬虎不得。但是,吃多了怕自己變胖,吃少了又擔心寶寶營養不良,那麽孕期該怎麽吃才科學呢?
一日三餐,怎麽吃?
孕媽媽在飲食上要註意食物的多樣化。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食物品種盡量多樣化,最好能做到平均每天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並註意各種食物要合理搭配,谷類食物約200-300g/天,其中包括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新鮮蔬菜不少於300g/天,其中深色蔬菜應占1/2,新鮮水果200-350g/天,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另外,魚、禽、蛋類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推薦 每天約120-200g,盡量少 吃肥肉、煙熏或腌制的肉制品。
奶及奶制品,孕媽也要註意保證攝入,溫濟英還建議各種奶制品攝入量相當於每天300ml以上液態奶。
有些孕媽媽在孕早期可能會因孕吐反應比較大,吃不了太多東西而很擔心營養不夠而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
其實,早期孕吐,胃口不佳時,孕媽可根據自己的飲食喜好,少量多餐地進食,只要保證必要量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了。
孕早期,如果孕媽每天進食的食物熱量相當於130克碳水化合物的熱量,那麽是不用太過於擔心的。
孕中期開始,每日增加總計50g/天的魚、禽、蛋、瘦肉,孕晚期再增加75g/天(125g)的攝入量,以魚類作為動物性食物的首選,每周最好能攝入2-3次深海魚類。
孕媽在堅持選用加碘鹽外,還應常吃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
同時,為了避免因妊娠期貧血而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建議孕媽在這個階段每天最好能再適當安排20-50g紅肉,每周吃1-2次動物內臟或血液。
各種營養素,怎麽補?
五花八門的營養素,孕媽又該怎麽補呢?
葉酸:神經始祖
葉酸對預防神經管畸形和促進紅血球成熟和血紅蛋白合成極為重要,孕期葉酸的攝入量建議達600μg/天。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類、豆類、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等,但又因天然食物中存在的葉酸均為還原型,烹調加工或遇熱易分解,而合成的葉酸是氧化型單谷胺酸葉酸,生物利用率高。
因此,孕媽除了要常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外,建議整個孕期最好還要再額外補充葉酸400μg/天。
鈣:骨骼之源
孕五個月後,胎寶寶的骨骼和牙齒快速發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大,這個階段,孕媽媽要特別註意保證奶及奶制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再補充鈣劑。
一般來說,如果孕期奶及奶制品的攝入量能達到500mg/天,膳食鈣可以達到1000mg,那麽可以不額外補充鈣劑,但要註意補充維生素D及適當曬曬太陽,以更好地促進鈣的吸收。
鐵:血液之軀
動物血、肝臟及紅肉中含鐵豐富,且為血紅素鐵,生物利用率高,孕中晚期每天適當增加20-50g紅肉可提供鐵1-2.5mg,每周攝入1-2次動物血和肝臟,每次20-50g,可提供鐵4-15mg,基本可以滿足孕期增加的鐵營養需求。
但有一些孕媽,她們在孕期產檢中發現有貧血或體內鐵儲備不足時,建議需在醫生指導下額外補充鐵劑,以免因孕期貧血而影響到宮內胎兒的正常發育。
DHA:腦黃金
DHA對寶寶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有著「腦黃金」的美稱,很多孕媽都特別關心孕期要不要額外補充DHA。
其實,在我們的食物當中,也是有不少含有DHA的哦,如海魚、蛋黃等,這些食物都富含寶寶大腦細胞發育所必須的必需脂肪酸。
孕媽如果每周吃魚2-3餐,且有一餐以上為富脂海魚,每天吃一個雞蛋,也有吃堅果類的小零食,那麽,不額外補充DHA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孕媽平時吃這類食物較少,可以適當補充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