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的追求不斷升級,醫美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在行業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一些亂象也隨之滋生。為了規範醫美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對醫美行業的嚴查行動已經全面展開。在這場嚴查風暴中,有
5
種行為成為重點打擊物件,醫美企業若存在這些行為,將面臨嚴重的後果。那麽,究竟是哪
5
種行為被列為嚴查重點?在當前政策背景下,這些行為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具體影響?醫美企業又需要註意哪些事項以規避風險呢?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深入剖析。
一、醫美行業嚴查的政策背景
隨著醫美行業的迅速崛起,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日益凸顯。但與此同時,醫美行業虛假宣傳、非法行醫、使用不合格產品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為了整頓醫美市場,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並加大了監管力度。
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旨在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醫療美容行為,規範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秩序。此外,藥品監管部門也加強了對醫美產品的監管,嚴格把控醫美產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這些政策法規的出台,為醫美行業的嚴查行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
二、醫美行業嚴查的 5 種行為
非法行醫行為
非法行醫是醫美行業嚴查的重中之重。一些醫美機構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授權證】便擅自開展醫美服務,或者雖取得授權證,但超範圍經營。例如,某些生活美容機構在未獲得醫療資質的情況下,違規開展註射美容、雷射美容等醫療美容計畫。還有一些個人,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證書,卻在醫美機構中從事醫美診療活動。
案例: A 美容院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授權證】的情況下,長期為顧客提供水光針註射服務。該美容院聘請了沒有醫師執業資格的李某為顧客進行註射操作。在一次註射過程中,李某因操作不當,導致顧客面部出現嚴重感染和過敏反應。顧客將 A 美容院告上法庭,相關部門對 A 美容院進行了嚴厲查處。 A 美容院不僅面臨巨額賠償,還因非法行醫被責令停業整頓,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虛假宣傳行為
醫美機構為了吸引顧客,常常存在誇大醫美效果、虛假宣傳產品功效等行為。例如,宣稱某種醫美產品可以 「 一針見效,永葆青春 」 ,或者宣傳醫美服務可以 「 徹底治愈某種疾病 」 ,而實際上這些宣傳內容毫無科學依據。
案例: B 醫美機構在其宣傳海報和網站上聲稱,他們引進的一款國外進口的抗衰老針劑,能夠讓使用者在一個月內年輕十歲,且無任何副作用。許多消費者被這一宣傳吸引,紛紛前來購買和註射該針劑。然而,部份消費者在使用後並未達到宣傳的效果,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經調查,該針劑的實際功效與宣傳嚴重不符, B 醫美機構因虛假宣傳被市場監管部門處以高額罰款,並責令其停止虛假宣傳行為,公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