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閔曉珊
近期有媒體報道,廣東有一名5歲男童每天沈迷於使用學習機,導致視力下降,在醫院檢查發現患了高度近視。有人發出疑問,如果使用護眼學習機是否能避免這種情況呢?
網上的護眼學習機各式各樣,有的配有「防藍光」護眼屏,有的配有類紙護眼屏,還有的宣稱「配有比液晶屏護眼3倍」的墨水屏。類紙屏、墨水屏類兒童這些護眼產品是否真能預防近視呢?1月3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眼科相關專家。專家表示,護眼學習機雖然有護眼的螢幕設定,但是如果家長不在用眼方式上重視和加強監管,近視仍然會輕易發生在孩子們身上。
專家指出,防藍光屏透過濾除或減少螢幕發出的藍光,減輕藍光對眼睛的刺激,確實會對眼睛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長時間暴露在高強度藍光下可能會導致視網膜損傷。然而,大多數電子裝置的藍光強度其實並達不到損傷視網膜的強度。類紙屏透過模擬紙質書的閱讀體驗,減少螢幕的閃爍和反光,降低視覺疲勞。墨水屏是一種反射式顯示技術,不需要背光,功耗低,無閃爍,適合長時間閱讀。因為重新整理率較低,不適合動態內容,所以只適合靜態閱讀,對眼睛使用時功能調動的需求少,不容易發生視覺疲勞。由此可見,這3種螢幕都是有益於眼保健的,但它們並沒有預防近視的作用。
那麽究竟哪些用眼行為與近視發生、進展相關呢?專家表示,近視的成因復雜,除去我們無法控制的遺傳因素,其實大多數近視的發生、進展都與過度的近距離用眼等行為和環境因素有關。5歲孩子高度近視,很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系。
要預防近視,就要從「過度用眼」「近距離」和「視疲勞」等關鍵詞著手!
專家提醒,無論多好的螢幕、多好的內容,長時間觀看都不值得提倡。越是低齡的孩子,每次使用電子裝置或者閱讀、書寫、繪畫等精細用眼的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次使用不超過15—30分鐘(年齡越小、用時越少),每次觀看30分鐘後休息等長甚至一倍的時間。休息時間可以用運動、活動或者觀看窗外遠處移動物體的方式,也可以做眼保健操和按摩等。
拉遠觀看距離。確保孩子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閱讀,書本與眼睛保持適當距離(約40厘米),坐姿端正。對於坐不住或者其他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的孩子,可以在書桌上設定距離限定的裝置,例如閱讀架或者頭架等,幫助孩子們保持距離。
緩解視疲勞。戶外活動和光照對緩解視疲勞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大自然看到的多層次景物和陽光都對視覺系統起到良好的鍛煉和能量重新分配的作用。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