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海洋裏航行,我既是舵手也是乘客。 每一次航行都充滿未知與挑戰,但正是這些不易,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生動真實。 如果您願意,請隨我一起探索這片浩瀚的文學世界, 您的關註將是我最寶貴的燈塔。
「我的死,和他人沒有關系,無需責怪任何人。」
在2011年11月25日,演員尚於博在手機上完成這17個字的編輯後, 從樓頂跳了下去 。
經過無數次的痛苦與折磨 ,這位28歲的年輕人決定永遠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去世後 ,他在手機上編輯的最後17個字讓人感到十分痛心。
到底是怎樣的仁慈之人, 才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關心他人 ?
在他人看來,他的事業輝煌,家庭美滿,然而為什麽年紀尚輕的他卻選擇默默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在他展現出的積極陽光形象背後 , 究竟隱藏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
選擇獨自離開
說到尚於博,
想必許多人對此並不陌生。無論是在【娘家的故事】中飾演的沈建弘,還是在【海峽往事】中扮演的日本特工雄一,
尚於博憑借出色的表演技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他的共情能力非常出眾,加上他出眾的外貌,使得他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顯得格外生動和充滿情感。
在他人看來,他始終是一個外表英俊、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的人。
他在面對觀眾時展現出的積極向上的一面, 從未讓追隨者對這樣的他產生懷疑 ,竟然逐漸走到了無法自我救贖的境地。
盡管尚於博看似在演藝道路上進展順利, 實際上卻是困難重重 ,他參與了眾多作品,但卻沒有獲得廣泛的關註。
找他合作拍攝的導演接連不斷 ,幾乎要把他的家門踏破。
他早晨起床工作, 晚上返回休息 。每天除了演出就是休息,繁重的工作壓力早已讓他感到筋疲力盡。
當他意識到自己完全無法掌控時,他並未察覺到自己其實正經歷嚴重的抑郁和人格分裂。
盡管他已身處絕境,但仍然選擇獨自忍受,從未向任何人傾訴過自己的苦楚。
經歷了無數次的絕望邊緣的徘徊,2011年11月25日,尚於博在北京的一處樓頂上遊蕩了超過三個小時,最終還是做出了獨自離開的決定。
訊息釋出後 , 不僅讓影視行業感到震驚 ,也給他的家庭和父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母親聞尚於博死訊
尚於博在跳樓之前的最後時刻
,
可能是因為擔心父母察覺到他的異常
,所以沒有與他們聯絡,反而給一位好友撥打了電話。
他在電話中告訴朋友: 「我在觀景,看到了一片很美的景色。」
當時朋友聽到尚於博所說的話後並沒有過多地考慮,只是單純認為他是出去遊玩放松心情了。
正打算詢問他去哪裏遊玩 ,但話尚未說出口,電話那邊卻響起了「嘟嘟」 的聲音 。
隨後, 尚於博跳樓的訊息傳開了 ,那位朋友幾乎要驚呆了。
尚於博的母親毛愛珍是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早晨得知兒子去世的訊息。
由於擔心妻子無法承受失去兒子的創傷 , 因此尚於博的父親沒有立即將此訊息告知妻子 。
紙終究難掩火焰, 當得知兒子過世的訊息時 , 毛愛珍悲傷得幾乎無法站立 。
她從未料到,平時陽光向上的兒子竟會以這種方式結束他的生命。
她也感到困惑, 始終無法理解兒子為何會這樣 。
直到她猛然想起一年前尚於博曾對她說過的話 , 這時她才意識到真相 。
「媽,我好像得抑郁癥了。」 2009年5月,尚於博曾對毛愛珍表達過這樣的看法。
回憶起兒子過去說過的話,毛愛珍早已淚流滿面。
因為在說完這句話後,尚於博註意到毛愛珍顯得很憂慮,於是立刻安慰母親,表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了,沒必要再擔心。
聽到兒子這麽說,毛愛珍並沒有太多考慮,因為在她看來,抑郁癥並不算嚴重,只是情緒上的一些起伏而已。
她卻不知道,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病卻一步步把尚於博推向了深淵。
在決定輕生之前,尚於博曾帶著毛愛珍出去玩了一圈。
毛愛珍明白兒子平時工作繁忙,因此特別額外請了幾天假,陪他去遊覽了好幾個景點。
她完全沒有料到,那次旅行竟然是兒子與自己做最後告別的時刻……
兒時經歷
童年的經歷成為了父母
,
誰又能忍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呢
?更何況兒子只有28歲!
每當想起與兒子一起經歷的往事 , 毛愛珍心中如同刀割 ,淚水止不住地流下。
為了更深入了解尚於博抑郁自殺的緣由 , 毛愛珍整理情緒後 ,幾乎查閱了尚於博的所有日記和社交媒體內容。
沒想到 ,尚於博的這些資料, 居然再次把毛愛珍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
尚於博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好 , 童年時期 ,他受到父母的呵護,過得非常快樂。
毛愛珍對尚於博童年的印象是 :他總是表現得很懂事,十分聽話,而且非常孝敬父母。
在尚於博六歲時,毛愛珍和她的朋友們帶著小孩們去遊樂場遊玩。
那時氣溫很高 ,家長於是為孩子們買了可樂, 所有小朋友一拿到可樂就急忙飲用 。
當毛愛珍為她的兒子買了可樂後,孩子卻始終把可樂握在手中。
在被詢問為何不喝可樂時, 尚於博的回應幾乎讓毛愛珍感動得落淚 。
我把可樂留給媽媽喝。6歲的尚於博這樣表達。
透過這件小事 ,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尚於博的懂事與孝順,同時也能體會到他心思細膩,能夠顧及他人感受的一面。
之後,父母前往深圳創業,全家人離開故鄉, 生活壓力非常巨大 。
為了能夠在深圳生活 ,父母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清晨出門,深夜歸來。
那時的尚於博也到了讀書的階段,因此平常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學校裏。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每天回到家就沈沈入睡,原本幸福愉快的家庭逐漸變得「漸行漸遠」。
後來, 毛愛珍在尚於博的日誌中發現 ,他轉學後其實並不快樂。
由於他來自外地,因此同學們對他產生了抵觸,而他的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法陪在他身邊。
自那時起,原本開朗樂觀的尚於博逐漸變得沈默寡言,性格也開始變得內斂。
他在孩提時代的性格一路伴隨他成長,溫柔而又細膩的他, 一直以來都十分畏懼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 。
或許,這就是導致他後來得了抑郁癥,但卻不願意與任何人交流的原因。
結語
或許是因為對尚於博心懷愧疚,毛愛珍在兒子去世後開始改變態度。
她的孩子因抑郁癥去世,為了讓他人避免經歷同樣的痛苦,毛愛珍開始關註抑郁癥患者的群體。
她還建立了一個基金會, 希望透過這種方式 , 來支持更多像尚於博那樣困在絕境中的人 。
28歲的尚於博去世令人感到惋惜 ,也讓人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也希望更多抑郁癥群體能被社會關註。 願每位抑郁癥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情 , 沐浴在愛中 ,早日恢復健康。
對此,各位有什麽想法呢?
資訊來源:頭條百科
新京報:【兒子因抑郁癥去世的第九年】,2020-10-10
北方新報:【自殺演員尚於博家人成立基金會 科普知識抗抑郁癥】,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