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被認成「d」,「毛」被寫作「手」,「仙」被寫成「神」,「誘」被讀作「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障礙叫做「閱讀障礙」。近日,由山西省知名小兒眼科及斜視手術專家、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院長張麗軍教授牽頭啟動的閱讀障礙相關視覺訓練技術在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立項實施。
「很多孩子智力上並沒有問題,但一寫作業就很困難,怎麽都教不會,家長也很迷茫,這種孩子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閱讀障礙癥。」張麗軍教授解釋,閱讀障礙又稱失讀癥、難語癥,是一種常見的學習障礙。有閱讀障礙的人,智力同一般人並無差別,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與常人有較大差距,還有些人會出現方向感差、常誤判環境中物品的相對距離致撞到東西、看書跳字跳行等視覺失調的狀況。「之所以會出現以上情況,主要是由於孩子視覺功能損傷以及發展不完善導致的。」張麗軍教授說。
![](https://img.jasve.com/2025-1/252deb7e56455f2a08f418e33d218243.webp)
2021年央視紀錄頻道CCTV-9出品過一部觀察閱讀障礙兒童成長的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圖為片中患有閱讀障礙癥的兒童群曉在地上寫作業。
張麗軍教授從事斜視與小兒眼科40余年,基於團隊多年的眼科疾病治療與研究經驗,啟動了閱讀障礙相關視覺訓練技術的開發。「從過往的接診情況看,因視功能問題而導致無法專註學習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一些孩子無法辨識和清楚表達視覺異常問題,而部份家長會誤將視覺異常問題認為是孩子學習能力或註意力不足、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等原因,這些都導致視覺異常不易察覺。若未及時幹預,各種視覺異常問題可能對孩子的學習、社交以及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張麗軍教授介紹,閱讀障礙癥非常普遍,據保守估計,中國適齡兒童中約有5%—8%的孩子存在閱讀障礙。
此次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開展的閱讀障礙相關視覺訓練技術,正是基於對閱讀障礙問題的深刻認識和對患者需求的深切關懷。具體而言,該技術將結合現代眼科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設計一系列富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訓練方案。這些方案將包括視覺追蹤訓練、眼球運動協調性訓練、視覺感知、手眼協調訓練與認知整合訓練等多個方面,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視覺功能和閱讀技能。
據計畫負責人之一、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小兒眼科主任郭夢瑤博士介紹,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視光、斜弱視、驗配鏡、視功能訓練等多學科專家團隊將透過先進的檢測技術和科學的評估體系,針對因視覺異常問題引發的學習困難、註意力不集中等學習障礙,提供個人化、綜合性的診療方案,促進青少年視覺功能及感覺統合的恢復,重拾學習信心。
![](https://img.jasve.com/2025-1/a365e44e6c2a66903aa36a857de48645.webp)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眼視光眼科醫院在開展這一新技術立項的過程中,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眼科研究機構及醫療機構進行合作與交流。透過共享資源、互通有無,不斷推動計畫的深入發展和技術創新。
文 / 李東臻
![](https://img.jasve.com/2025-1/e3db45f7fe4a3c2c6e06f12959b05e40.webp)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