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女性分娩不選「無痛」,是因為她們不想嗎?

2024-07-12女人

昨天, 沖上微博熱搜,再次引起關於無痛分娩的討論。

圖 / 微博@新浪熱點

在醫學疼痛指數中,自然分娩的產痛排名第二(第一為燒傷),疼痛程度讓不少產婦難以承受。無痛分娩應運而生,距今已有百余年歷史。


但對於中國大多數‍預計順產的準媽媽來說,分娩鎮痛屬於一種「奢侈」。在相關的醫療資源不足以及觀念的影響下,能不能獲得使用無痛分娩的機會,尚且跟個人選擇無關。

據媒體報道,【2022世界鎮痛日調研報告】數據顯示: 全國無痛分娩的整體普及率只有30% ,仍有近七成女性承受著分娩疼痛。

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釋出了【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到了2019年3月,全國有913家醫院成為首批分娩鎮痛的試點醫院。

這九百多家醫院中,在試點工作施行之前的2017年底,僅有27.5%的產婦使用了無痛分娩。到了2020年底,這一比例翻了一番,達到了53.2%。2022年,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全國試點醫院平均分娩鎮痛率超過60%。

但在非試點的醫院,即便醫院有提供分娩鎮痛的服務,產婦也相對更難獲得。分娩鎮痛的資源對全國各地的產婦來說,依舊是九牛一毛。

圖 / 微博@頭條新聞

除了醫院能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大家對於無痛分娩本身也缺乏了解。

根據醫師報2022年發起的調研,有36%的受訪者對無痛分娩不了解,或者只是聽說過而已。在問及自己或家人對無痛分娩的顧慮時,分別各有21%的受訪者認為 「打無痛會影響胎兒健康和成長發育」「打無痛會給孕婦留下後遺癥」

但這些對無痛分娩的顧慮其實只是偏見。

在新華社報道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曲元提到,無痛分娩的麻醉藥不經過血液,而且用量少,只有剖宮產的十分之一左右,對胎兒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

無痛分娩的普及率不足,這背後關乎資源分配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完成分娩鎮痛需要麻醉醫生來執行, 而中國的麻醉醫生數量嚴重不足

即便是在無痛分娩資源相對完善的試點醫院,能不能使用無痛分娩甚至還有些憑運氣。因為院內的麻醉師通常需要配合多個科室的手術來工作。另外,大多數醫院的麻醉師都不是24小時輪值的,會按照正常上下班時間工作。

因此,如果有的媽媽生孩子時,麻醉師們不巧都正在其它科室協助緊急的搶救手術;或者分娩時間趕上了淩晨,屬於麻醉師的非工作的時段,即便產婦有使用分娩鎮痛的意願,身體各項指征符合條件,也還是沒法用上。

圖 / 知乎

其次是費用的問題,不是每個產婦了解到、想用無痛分娩,都有機會用的。未納入醫保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分娩鎮痛的價格通常在兩三千元左右(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醫院收費不同), 不同收入的人群對於這樣的價位感知是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無痛分娩是否納入醫保,不僅僅是錢能不能報銷的問題。

在2022年鎮痛日的調研報告中,有最多比例(多選下的22%)的受訪者認為,在各項推廣措施中,如果無痛分娩能夠納入醫保,會提高普及率。這背後的邏輯是,分娩鎮痛究竟是一種保障,還是錦上添花的商品?

如果被納入醫保體系,意味著產婦不必為了自己更舒適的分娩過程而付費,而保障這部份權益, 是一種社會對女性生育過程表達支持的方式

實際情況是,在大部份省份,無痛分娩目前還不是醫保的報銷計畫。

不過,從2021年底開始,已經有部份地區的分娩鎮痛納入醫保、按比例報銷。截至目前,有貴州省、上海市、江西省、浙江省、江蘇省五個省市已經先後把分娩鎮痛納入了醫保報銷範疇。去年,國家醫保局也明確,分娩鎮痛將逐步納入醫保。

今年7月1日,江蘇省將無痛分娩納入醫保。

圖 / 微博@中國婦女報

生產和疼痛聯系在一起,是身體的原始反應。

生產疼的程度、持續時間長短,本來是因人而異,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無痛分娩技術的出現,把一部份產婦感受到的難以忍受的疼痛降到了可接受的疼痛範圍。

畢竟,科技本來就是為了能讓人有更多選擇,而不必然是服從於自然帶來的痛苦的。但是, 出於觀念和資訊差,一部份女性在使用無痛分娩這件事上並沒有選擇

2017年,陜西榆林的產婦因為不堪忍受生產疼痛,跳樓輕生,留下家屬和醫院的互相推諉。這個悲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開啟了大家對無痛分娩的關註和圍繞於此的爭議。

而在無痛分娩的相關科普下,仍然有一部份人就是無法理解和相信,產婦的生產疼痛需要、也可以被緩解。

圖 / 微博

生孩子必須要忍受疼痛的觀念,其實由來已久了。

在西方,生產疼與成為母親的必要關聯可以追溯到【聖經·創世紀】中,耶和華對忍不住誘惑偷吃禁果的夏娃說: 「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在南韓的傳統文化中,生產應當是沈默的,如果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大喊大叫,被看作是給家族帶來恥辱的行為。

在中國,雖然沒有宗教的規訓,但在大眾觀念中,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奉獻的,而這一切從生產過程就開始了——仿佛是不夠堅強的產婦才有減緩疼痛的需求。又或許,僅僅只是因為表現出疼痛的主體是女性,是被他們認為脆弱、嬌氣、不可信的女性,生產疼看起來就沒那麽嚴重了。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中,女主角黃亦玫生產被阻攔打無痛的情節,也曾引發熱議。

於是,使用分娩鎮痛的需求在來自於產婦自己或是家人的「無痛分娩會對孩子不好」「打了無痛之後會腰疼」這類不符合科學、無意識卻看似合理的觀念中,占了下風。

如果越來越多人能意識到生孩子不是必須忍受疼痛,在符合相應的身體條件時,產婦應該有選擇使用無痛分娩的權力,無痛分娩的推廣才能獲得更多資源,也才有更多產婦能實際用到無痛。

「對無痛分娩的陌生和誤解,不應該成為女性承受疼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