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個人化的心理幹預,是很多家長與孩子的首選

2025-01-18女人
出現焦慮抑郁問題的孩子,這些年越來越多了,而追溯到具體原因還是那些,比如:大環境、壓力、自我性格因素、原生家庭以及生物性、遺傳因素。」
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處在這個環境裏面,很多孩子都是壓力導致焦慮抑郁的,還有一部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帶來的心理創傷,這是兩大原因造成如此多孩子抑郁的真相。
所以要解決孩子的焦慮抑郁情緒或者癥狀,只需要針對性去調節調整這些刺激源,那麽就能幫助孩子很快地渡過難關。
比如原生家庭的問題,父母之間的感情和教育模式,就需要去重點調整了,因為這關系到孩子的健康和未來狀態,至於學校上的問題,遇到什麽問題了,就針對性去幫助孩子解決,無法解決的與孩子協商,重點是達成一致;或者讓孩子知道這是父母能力範圍內無法改變的,如此真誠地去解釋和行動,那麽孩子們自然是滿心歡喜了。
當然有些孩子,因為癥狀比較明顯,如已經發展成了焦慮癥和抑郁癥,那麽不僅需要藥物的治療,必要時也需要結合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愈,那自然康復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起到一個非常顯著的改善效果。
這些年,找我做線上一對一心理咨詢的孩子也明顯增多了,由於他們無法來到現場,加上距離遙遠,過來也是有些不切實際、不現實的。這既浪費時間,也舟車勞頓,所以線上心理輔導就成為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們的首選。
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實在有太多太多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焦慮抑郁)與我進行線上一對一的心理輔導,而他們也因為自身的配合參與,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回歸了學校、社會,身心亦越來越健康了。
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畫面,當然得需要家長的支持,孩子們的配合參與,然後在我的帶動下,逐步重拾對生活、學習的熱情,亦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能很好的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缺點,於是在認知提升與啟發之下,孩子們的能量高了、逐步對自己也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更能夠合理地去看待曾經發生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實身體和精神上的修復,都是在進行與升級的。而走向康復和正軌、強大,自然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美好事情。
所以能夠接受線上做心理療愈的孩子,也是一種康復的手段與捷徑,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不去吃藥,也就是說治療與做心理輔導是不沖突的,是可以同時進行,取決於孩子的意願程度。家屬也需要鼓勵和適當引導孩子參與起來。
說到心理咨詢與療愈,因為需要滿足不同程度的人員,這項工作絕對是一對一進行的,也就是由我單獨與線上來訪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具體形式,有電話、文字語音、也有視訊形式,這項工作我已經做了6年多了,幫助了無數的患者找到了信心、凝聚正能量和希望、也解答他們心中各種困惑、指引他們采取一些運動、提升認知的方式來抵抗病癥思維。
線上心理咨詢,主要是方便快捷,也能真正幫助每一個抑郁癥的人解答困惑,建立對生活的信心,分享各種戰勝抑郁癥的經驗與方法。真正幫助到了每一位患者找到了答案,建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是值得喜悅的事情。
不過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大多數的孩子,如果找我做線上心理輔導,他們都是不願意電話,或者視訊方式,這可能有些耽誤他們時間,以及有些不好意思,怕渾身不自在。而透過語音,文字結合進行溝通,是比較多孩子傾向的一種選擇。
甚至有些孩子就明確表示:只要求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即可。具體何種原因?或許是有些孩子擔心自己如果直接電話視訊交流的話,很難去吐露自己的心聲,也怕發揮不好,所以文字溝通也就成了很多孩子們的較為含蓄的一個選擇,但是這也是極其之好的,因為孩子能夠大膽吐露自己的心聲,傾訴,等等,起到的心理輔導效果也是不錯的。
而且,我亦會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鼓勵、分析、啟發、心理建設、幫助孩子覺悟等等,這是我主要的輔導方向。
所以,綜合這些孩子的選擇因素,這項工作也是我所有工作中的重點,那就是致力於推出個人化的心理輔導與陪伴,換言之孩子們選擇文字和語音結合的輔導,那麽我們就遵循孩子的要求,以文字語音溝通即可。
換言之,如果孩子做電話、視訊、現場咨詢,孩子不說話,不溝通,那也是沒有作用的,這裏的重點一定是:願意的、配合的、能夠敞開心扉的、真實表達的、只要是達到了預期,哪種形式都是OK的,這就是我們個人化心理咨詢當中的其中之一。
很多家長也會問了,孩子如果同意線上做心理咨詢輔導,多久一次?嚴重的一周兩次,不嚴重的,可以一周一次,這樣的頻率就是剛剛好。既不能太高頻率,也不能太低,太高頻率了,容易占據孩子的休息時間;太低了,則會影響輔導的效果,所以綜合考慮,一周一次到兩次較為合理。
還是那句話,透過做線上心理輔導的孩子,不僅好的快、自我認知的提升、覺悟意識也是在不斷上升的,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焦慮、抑郁癥的孩子都是可以找到自我,逐步恢復到健康的。當然像那些積極配合的孩子,則可以中長期的心理輔導,比如一個月,或者三月不等,甚至更久也都是可以的。
當然心理咨詢,不僅是患者的事情,也是我們家長的事情,我經常和家長說,家長也要進行幾次的心理咨詢,這樣的話家長的迷茫和無助以及自己擔憂的困惑,都是可以得到解決。不是有問題才咨詢,預防、學習、提升自我都是可以的。
-end-
作者:阿秋,心理咨詢師、重度抑郁癥康復者(已經康復6年多,一直未復發)。走出心魔與家屬指引,助您順利走出焦慮抑郁的困擾。推薦系統學習療愈起來!建議患者和家長學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