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最容易「抑郁」的4類孩子,家長早幹預,或能改變孩子一生!

2024-12-04女人

當一個小孩患上抑郁癥時,許多父母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不會吧?有好吃的,有好的衣服,有好的學業,為什麽會患上抑郁癥?」資料表明,中國的年輕人患抑郁癥的比率為24.6%,相當於五分之一的兒童患上了抑郁癥。父母自認為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女「無憂無慮」地長大,結果反而變成了無形的「壓力山」。學習,家庭,學校,人際關系……這些都是小孩無法承受的。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父母直到自己把自己弄傷了,還沒有發現事情已經嚴重到這種程度。實際上,兒童的憂郁並非沒有原因,許多情況下,父母的言行、生活的情境都隱藏著問題的源頭。

近年來,兒童精神衛生已成為全社會關註的熱點話題。中國科學院最新公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青春期抑郁發病率居高不下,且遠高於成年人。教育部也對此給予了足夠的關註,將抑郁篩查列入到學校的常規檢查計畫中。這種改變,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一件好事情,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兒童抑郁癥的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

但是問題是,父母並不明白這一點。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兒子無憂無慮,又沒有什麽煩惱,只有學業,怎麽可能會有抑郁癥?但是,兒童的世界,卻是遠遠超出了父母們的理解。學習的壓力,家庭的關系,學校的環境,任何一個方面的問題,小孩都有可能無法應付。父母若不知道如何關註、如何協助,子女便會象籠中的幼苗,漸漸喪失活力。

抑郁癥不能怪小孩,也不能怪別人。對精神衛生來說,這是一個「警報」。父母們要是能了解到自己的兒子患上抑郁癥的原因,說不定就能在他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將他救出來。

兒童為何患上抑郁癥?事實上,這其中的緣由也很簡單。歸納為學習壓力,家庭環境,學校欺負,沒有有效的幫助等四個方面。

首先,學業壓力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元兇」。許多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希望他們能一直讀書。補習班,補習班,還有各種練習冊,讓小孩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每天就是吃和睡,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產生憂慮,擔心自己考砸了,或者被父母罵了。就象一個松緊帶,總有一天會繃斷。

其次是家裏的氛圍也非常重要。父母之間的爭吵,不和諧的氣氛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要看小孩子還不明白,但實際上,他們是能夠感覺到家長的心情變化的。若在家中長久受到壓制,子女的心態便會象一只被放入油鍋中的蛤蟆,逐漸被「燒熟」。

此外,欺負行為也是導致兒童抑郁癥的一個主要因素。不管是同學的嘲笑和孤立,還是教師的不公正待遇,這些都會給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創傷。一些兒童可能因為懼怕學校、不敢與他人交往,進而喪失了信心和信心。

最終,沒有有效的幫助是導致兒童完全絕望的一個原因。當子女把自己的問題告訴他們的時候,許多父母要麽敷衍應付,要麽責備自己的子女不夠努力。有的父母總是把自己和其他孩子做對比,這樣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自卑和傷心。就是這樣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卻成了一個小孩最大的軟肋。

從學業上的緊張,到家裏的沖突,甚至是學校裏的欺負,兒童的抑郁癥通常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剛開始的時候,小孩也許會時不時地感到沮喪。但是,假如父母不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麽問題將會迅速惡化。

例如,在高的學業壓力下,一開始也許僅僅感到疲倦,然後逐漸變得易怒、焦慮,甚至沒有理由就發火。有的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表現越來越差,此時父母常常忽略了問題的根源,只把責任推到了「不努力」上。

而家庭的沖突,也會讓子女產生心理上的無力感。一旦雙方發生爭執,子女就成了「擋箭牌」,不能發泄,也得不到家長的慰藉。久而久之,小孩就會變成不愛說話的人,甚至討厭家人。

學校欺負的後果更為嚴重。有的小孩,看似跟往常一樣,其實內心一直都在忍受著來自其他學生的鄙夷,來自於教師的無視。他們不敢跟父母說,更不敢跟父母說,都憋在心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感就會如雪球般累積,最後爆炸開來。

而且,在他們鼓足了力氣尋求父母幫助的時候,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幫助,還被打上了「矯情」、「沒用」的標簽。這樣的壓迫,會讓一個人完全喪失自信,認為自己是一個「多余的人」,從而產生了一種自卑心理。

這裏有一個實際的例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名14歲女生,由於學業緊張,經常失眠,情緒低落。一開始,她的學習只是稍微下降了一些,但在她的爸媽看來,這不過是因為她太懶了。而她的家長,也經常會給她補課,並且督促她完成功課,以此來「激勵」她。這個女生好幾次把她的心理負擔告訴她的家長,她還大叫:「我實在承受不住。」但家長們聽了,只當她是在鬧脾氣,還說:「你看人家的小孩,都是這個樣子。」

這個女生的處境變得更糟糕了,她開始不肯上學,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不和任何人見面。最令人痛心的是,某一日,爸爸媽媽看到女兒的胳膊上全是抓痕。她拿著一把小刀在自己身上亂砍,以此來減輕自己內心的傷痛。兩人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把女兒送到了精神科。

可惜,她的病情惡化成了嚴重的抑郁癥,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治療。醫生對家長說:「要是您能早點註意孩子的心情,可能就不會如此嚴重了。」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許多兒童在面臨抑郁癥的時候,都會透過自我傷害、自殺等方式來宣泄心中的傷痛。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在自己的孩子倒下之後,發現了這個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後悔也沒用了。

兒童患上抑郁癥,不但會對其學業、生活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給全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些被忽略的兒童,最後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法來了結自己的生命;就算僥幸撿到一條命,也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救治,才有可能恢復生機。

父母對子女的忽略與不理解,常常成為子女壓抑情緒的「助推器」。假如每一位父母能夠早點發現自己的子女情感上的轉變,早點放棄對學業的執著,讓他們有一個溫馨的家,或許許多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網路熱議】

對此,網上議論紛紛,網上眾說紛紜。

名為「小橘子皮」的網民表示:「讀書固然重要,但是還是自家小孩的性命更要緊。光看分數,能有個屁用?這讓他如何能取得好成績?」

網友「毛毛蟲不食草」抱怨道:「有的父母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子女,明明已經快要承受不住了,卻還要說人家的小孩。誰家的小孩這麽好,不如帶回家去!」

網友「飯團超人」感嘆道:「這也是學校的錯,教師只顧著學習,不顧學生的精神狀況,這也是有原因的。你們這些人,都是用來做試卷的嗎?」

有個叫「雲朵爸爸」的人,直言道:「小孩子得了抑郁癥,父母應該負主要責任。不要總是往學院或者社會身上潑臟水,你幹了什麽你不知道?」

#質感設計師#看到這裏,我不由地開始思考:父母是否真正了解兒童的需求?

所以我要問問,每一個父母都盼著自己的子女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這樣沈重的負擔,是否真的需要?學問固然可以逆天改命,但性命不保,何談前途?對他來說,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這不是什麽道德,只是一場又一場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