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趙露思患的「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什麽疾病?醫生提醒

2025-01-09女人
近日,演員趙露思釋出長文透露,自己從2019年開始出現抑郁情緒,2024年病情加劇。她釋出的診斷中,「分離轉換性障礙」這個專業的醫學名詞闖入了大眾視野。
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什麽疾病?等同於抑郁癥嗎?記者采訪了寧波大學附屬康寧醫院心身醫學科杜香菊副主任醫師。
人一多,16歲姐姐就瘸了
「我希望爸媽多關心我一點」
16歲的丁香(化名)從小學跳舞,身姿曼妙,儀態優雅。2024年8月起,她卻得了怪病,只要旁邊有人,走路就會一瘸一拐。人越多,走路瘸得越嚴重。
3個月裏,她在綜合性醫院做了大量檢查,都沒有找到病因。
在杜香菊的診室裏,丁香走了一段路,晃晃悠悠,隨時有跌倒風險。但是,做起下蹲、起立、跑跳,甚至踮腳旋轉起舞這些動作卻都非常絲滑。
丁香被診斷為分離轉換性步態障礙,收治入院治療。
住院期間,醫生會和患者本人、家屬一起分析發病的誘因、發病過程,癥狀背後的意義,建議個人目標、家庭分工、家庭角色等做相應的調整。
一周後,丁香和杜香菊建立起了信任關系,也敞開了心扉。原來,她在一年前曾經遭受了重大創傷。令她心寒的是,父母似乎毫不在意,一心撲在弟弟身上,根本沒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照顧她。
她痛哭流涕:「我希望爸媽多關心我一點。我比弟弟大14歲,但是我也是個孩子啊!我碰到這麽大的事情,他們怎麽可以當沒什麽事發生?」
……
在半個月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後,丁香的步態也恢復了正常。父母也表示,以後一定會多關心丁香,不會再忽視她的感受。
14歲男孩突然鬥雞眼
兩個月後大喊幾聲後突然好了
小強(化名)今年14歲,元旦前由父母帶著來到杜香菊的診室。大冬天,他戴著深色墨鏡。他從兩個月前開始鬥雞眼,看東西有重影等問題。兩個月來,他輾轉寧波、杭州、上海、北京多家醫院的眼科就診,一直沒有查出病因。做了一些常規的訓練,用了一些眼藥水,也絲毫沒有改變。最後,有醫生建議他看下心理醫生。
診室裏,小強摘下墨鏡,左右眼珠呈標準鬥雞眼。這讓他痛苦又窘迫。
小強此前沒有鬥雞眼問題。兩個月前,發生了什麽呢?
小強和杜香菊說起了一件事。
他說,兩個月前,自己在學校調皮,回家挨了批評。一開始,他低著頭聽父親批評,被要求:「擡起頭,看著我」。
似乎就是在這次挨批後,小強就成了鬥雞眼。他也嘗試過很多方法,想讓左右眼珠子「歸位」,卻實在做不到。
杜香菊在傾聽後,表示很理解小強現在的狀況。「你能接受眼科醫生關於你眼睛沒有器質性病變的說法嗎?」「杜醫生知道,你肯定也想好起來。這兩個月,不能去上學,到處看醫生,看東西也不清楚,你肯定比誰都難受。」
……
小強被確診為癔癥,也就是分離轉換性視覺障礙。 一番溝通後,小強表示:「杜醫生,我想好起來,我明天來住院。我不想吃藥,就用你說的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吧。」
戲劇的是,第二天一早,父母因為「你又裝病耽誤我們工作」訓斥小強時,他一改平時的啞忍,而是突然大吼幾聲「啊」「啊」「啊」表示不滿。家長意外地發現,吼過後,他不再鬥雞眼了。
杜香菊分析,這很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就醫中被傾聽、共情、理解給了小強一定的心理支持,並告訴小強要及時和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可能在這幾聲大吼中,他內心的壓力以及壓抑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為了鞏固效果,小強還是入院接受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父母也在家庭治療中認識到此前家庭教育中不當的地方。這段時間以來,小強都沒有再發生鬥雞眼,也恢復上學了。
杜香菊醫生在門診中。(資料圖片)
不是裝病
下意識讓自己精神逃離
杜香菊介紹,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因此,發病往往由應激事件引發。
「是在裝病嗎?」——杜香菊說,這是對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最大的誤解。她肯定地表示,患者絕非在裝病,而是非自主地、間斷地喪失部份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
通俗地說,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感覺、知覺、行為、表達是整體一致的,但這部份患者不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態,在感知覺、記憶、情感、行為、自我(身份)意識及環境意識等方面失去整合,呈現分離狀態。
裝病、詐病和分離轉換性障礙有哪些區別呢?
杜香菊分析,詐病者常常會誇大、撒謊,利用癥狀來解釋反社會行為;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則通常會感到困惑、矛盾、羞愧,並因其癥狀和創傷史而苦惱。
據介紹,女性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的比例要明顯高於男性,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在8:1左右。先發年齡往往在35歲以前,40歲以上先發的相當少見。
是抑郁癥嗎?
不是,往往和抑郁癥共病
網路上,很多人認為,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一種特殊的抑郁癥。
對此,杜香菊表示這個說法並不科學。她表示,分離轉換性障礙並非抑郁癥的一種。但是,往往和抑郁癥共病。具體來說,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在壓抑到一定程度,刺激性事件一直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是可以共病抑郁癥的。
杜香菊分析,從潛意識上來說,患者希望能以身體的異樣來讓自己潛在獲益。比如,小強坦言,當自己鬥雞眼後,父母的要求降低了,陪伴自己的時間客觀上也多了。
如果在發病初期,及時幹預、治療,往往能很快得到糾正。杜香菊在深夜值班時接診了一個女患者,當天早晨和婆婆吵架後,雙下肢癱瘓。在綜合性醫院做了一個白天的檢查後,被建議到康寧醫院就診。患者由丈夫背進診室,一個小時的心理疏導後,自行走出了診室,步態完全正常。
壓力積蓄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發
日常給自己減壓很重要
杜香菊認為,分離轉換性障礙本質上往往是壓力、負面情緒等積蓄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發,潛意識層面把壓力、壓抑的情緒、沖突等轉化為軀體癥狀。
需要註意的是,分離轉換性障礙患者在治愈後,如果再次面對生活事件刺激或大的情緒波動,容易再次發病。
因此,日常給自己減壓非常重要。她建議可以在這幾方面做努力:多表達、多傾訴,爭取家人、朋友的理解與支持;當負面情緒來臨時,轉移註意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壓力、負面情緒無法排解且影響到正常生活、工作時,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記者 王穎 通訊員 孫夢璐)
來源: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