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重組膠原蛋白:是資本的遊戲,還是硬實力的突破?

2024-09-14女人

近年來,中國膠原蛋白市場異常火熱,儼然已經成為消費、資本市場的寵兒。據統計,中國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97億元人民幣,迅猛增長至2021年的288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1.3%,並預計將繼續高速增長。

特別是重組膠原蛋白。 數據顯示,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5億人民幣飆升至2021年的108億人民幣,預計到2027年更有望達到驚人的1083億元人民幣,占據膠原蛋白市場的60%以上。

眾多企業如巨子生物、聚源生物等,都積極投入研發,爭相開發自有重組膠原蛋白技術,希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資本的持續註入,為市場註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這個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基於技術硬實力的突破。

那麽,重組膠原蛋白到底是資本的遊戲,還是硬實力的突破呢?

01 資本為何偏愛重組膠原蛋白

重組膠原蛋白,顧名思義,是透過生物工程技術人工合成的膠原蛋白。與傳統的動物源膠原蛋白相比,它克服了潛在的病毒隱患、組織排異風險等問題,因此在醫用敷料、註射填充物、人工骨支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套用前景。特別是在抗衰領域,膠原蛋白的地位愈發凸顯,成為醫美行業的熱門材料,吸引了一大批資本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內有數十家企業獲得了巨額的資本投入用於重組膠原蛋白的研發和生產。

從行業龍頭情況看,重組膠原蛋白領域的龍頭企業,錦波生物和巨子生物2024年中報均超預期。巨子生物營收增長58.2%,歸母凈利潤增長47.4%;錦波生物的營收增長90.59%,歸母凈利潤增長182.88%;創爾生物營業收入增長31.33%,凈利潤增長39.64%。 在整體消費景氣度低迷的情況下,但重組膠原蛋白的熱度一直不減,也讓更多人關註到了重組膠原蛋白廣闊的市場空間。

▲頭部美護公司2024年中報情況

02 重組膠原蛋白的技術難題

提及膠原蛋白,就不得不說「三螺旋結構」, 目前市面上大規模量產的重組膠原蛋白多為單鏈結構,三螺旋結構在技術上還很難實作產業化。

由於全長胺基酸序列很難表達出來,尤其像羥脯胺酸對於重組的表達幾乎是難以完成的挑戰,由於大分子量、重復的 GXY 序列和復雜的轉譯後修飾,在原核大腸桿菌系統中表達天然膠原蛋白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幾乎不可能表達出與人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現階段市場上的產品表達體系中以大腸桿菌、酵母為主,但是由於大腸桿菌表達體系缺乏使膠原蛋白三螺旋結構穩定的羥基化酶,因此生產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在大腸桿菌基本無法實作與人一致的完整胺基酸序列。

酵母工程菌能實作重組膠原蛋白羥基化的過程,但產生的重組膠原蛋白多為同源三聚體(II、III型),對於異源三聚體(如I型)的生產較為困難,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看到市面上的產品基本都是重組III型膠原蛋白。

因而,制備具有三螺旋結構的重組膠原蛋白,是該領域技術突破的重點。難點則在於基因片段選擇及三螺旋結構的穩定性。

03 每家重組膠原都有自己的獨家優勢片段?

目前重組類的膠原蛋白更多是利用不同的表達體系, 基於膠原蛋白序列表達片段並進行不同的重復或拼接,所以不同的品牌有不同宣傳的優勢片段。

以山西錦波的薇旖美為例,就是采用人的III型膠原蛋白中的Gly483-Pro512片段,透過重復該序列16次來制備柔性重組人源化膠原。

隨著入局者的增加,差異化布局競賽已經開始,部份企業開始研發II型、XVII型重組膠原蛋白。

企業與資本的不斷加入,重組膠原蛋白市場的競爭格局或被覆寫,但這也要求入局者不僅在技術、產業化層面有足夠積累,還要時刻洞悉市場變化、把握發展趨勢。

在這個不斷演進的賽道上,技術的突破和套用場景卡位是持續存在的競爭。讓我們拭目以待,觀察這場美與科技、新舊勢力的較量如何展開。

2024年10月25-27日,深圳會展中心,第七屆紫亞蘭國際大會將盛大啟幕,邀您共赴美麗之約,與國內外醫美權威領袖、專家深入探討醫美行業發展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