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眼鏡幾乎就是我們離不開的寶貝,沒它啥都瞅不明白。
不過在古代,那會兒還沒有眼鏡,那他們又是咋應對近視的呢?這其實沒啥秘密!
古人那叫一個有智慧、有創意,他們琢磨出了一些很特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辦法不光讓人覺得新奇,而且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古人也得近視眼】
古代也存在近視的情況,只是得病的人特別少,主要是當時的生活習慣和整體環境造成的。
在古代,近視被看成是一種富貴病,為啥這麽講呢?
那個時候讀書的人少,能讀得起的大多在白天看書。
晚上靠油燈看書那可是相當奢侈,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因此,近視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錢人。
你曉得北宋那時候一根秉燭值多少錢不?要 400 文呢!算一算,一根秉燭能換來 500 斤糧食!
琢磨琢磨,晚上看書要點三根蠟燭,這得花不少錢,普通老百姓哪能舍得喲!
古人對待近視的治療,那也是有辦法的!他們為了能保護好視力,真是絞盡腦汁。
古代人讀書總愛搖頭晃腦,不少人可能覺得這就是為了能背得更好,可實際上這裏頭還有更深刻的緣由。
搖頭晃腦能讓脊椎變好,還能讓身體跟書本有一定間距。
同時還能防止眼睛一直盯著一個地方,這樣就能讓眼睛不那麽疲勞。
另外,古人還著實琢磨出了好多稀奇古怪的法子來對付近視。
他們竟然嘗試了針灸這種療法!利用針灸去刺激穴位,調節陰陽的平衡,想著能夠減輕近視的狀況。
用針灸去刺激這些穴位,能讓身體裏氣血的流動更順溜,眼部的血液迴圈也能改善。
眼疲勞能減輕,近視的狀況也能變好。
除了先頭講的那幾種辦法,古人還依靠一些生活習慣去防止近視。
【古人防止近視的方法】
古人寫字用的那種長長的毛筆是很特別的,因為它能讓古人寫字時眼睛離紙遠一些。
這不知不覺就減少了眼睛長時間盯著一個點的可能,進而降低了近視出現的風險。
您想想,過去的人在書房當中,拿著長長的毛筆,在紙上輕輕揮動,那情景就讓人覺得舒適又放松。
並且,這樣的寫字方式讓他們養成了不錯的用眼習慣,對預防近視有著積極的效果。
在古人的書法藝術裏,也很註重正確的姿勢跟呼吸的相互配合。
這些小細節全都表明了古人很看重健康和養生。
他們心裏很清楚,眼睛對學習和工作特別重要,依靠這些生活習慣與技巧,努力把自己的視力保護好。
不過,可別覺得古代的讀書人視力都能好。
實際上,好多窮苦人家的娃白天拼命幹活,到了晚上還得就著油燈看書。
時間長了,眼睛頂不住,還容易變成近視眼。
在歷史當中,有好些個名人都是近視眼呢,像周文王、歐陽修,再有就是清朝的雍正皇帝。
瞧,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如今,讀書的時候用眼都得把視力保護好。
古人碰到近視這事兒,雖說沒有現代的科技辦法,可他們還是琢磨出了好些「奇特的招數」。
雖說有些辦法的成效還不太好說,可起碼體現出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首先,有一些讀書人,為了能讓視力變好,居然打起了燈油的主意。
據【養病漫筆】所記載,把枸杞子榨出油來點燈看書,據說可以讓眼睛更舒服。這應該就是如今護眼燈的最初樣子。
那些不太想嘗試復雜法子的人,更願意選用簡單方便的辦法來保護眼睛。
其中一種特快速的辦法是:弄一盆熱水,雙手捧起水,緩緩地往閉著的眼睛周邊灑。
聽說啊,這種辦法曾經讓大文豪蘇軾減輕了由於寫作太多造成的眼睛疼。
雖說這種方法的效果不好去衡量,可起碼這種外洗的辦法是講衛生的,能試試。
當然啦,古人也擁有屬於他們的「高科技」寶貝——放大鏡。
國內已知最早的鏡片,是從東漢王室劉荊墓裏挖出來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能把物體放大 5 倍。
【最早的「眼鏡」】
在中國,最早的放大鏡竟然出現在東漢時期,還是用水晶制成的。
在當時,這鏡片主要是被用於聚光點火,並非是給近視的人使用的。
在唐代的時候,西域制造的玻璃放大鏡大批地進入到中原,被稱作「火珠」或者「火齊珠」。
這些放大鏡挺高級的,不過主要是用於聚光,並非是用來讀字的。
北宋那時候,總算有了借助放大鏡來看文字的相關記載。
北宋有個提刑官叫史沆,他檢視案卷的時候會用水晶鏡來認字。
在那時,讀書人變多了,不少人由於讀書過度就近視了,因而這放大鏡在當時可真是起了大作用。
在南宋那個時候,咱們國家有了雙鏡片的老花鏡,叫「叆叇」(ài dài)。
這種眼鏡的鏡框是由木片或者牛角做的,中間有根橫梁,能架在鼻子那兒,但是沒有鏡腿。
使用者能夠用細繩綁在腦後,不得不說古人的創意那真是沒個盡頭啊!
現在咱們戴的這種有鏡腿的眼鏡,實際上是從西方引進來的。
清代學者趙翼研究發現,這種眼鏡在明朝宣德年間就已經傳入中國啦。
在 13 世紀的時候,眼鏡就已經在歐洲現身了。
那時候在歐洲,眼鏡制造行業發展得特別紅火,義大利甚至還弄出了一些行業的規範,來保證品質。
在清朝的時候,眼鏡已經相當常見了。
好多來中國的傳教士,都拿眼鏡當作禮物送給清朝的皇帝。
雍正皇帝特別喜歡眼鏡,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就弄來了一百多副西洋眼鏡,不管是老花鏡還是近視鏡,啥樣的都有。
並且呀,雍正皇帝只要一看到新樣式的眼鏡,就會叫內務府照著做。
在清朝的內務府裏有個專門為皇家制造禦用品的部門叫「造辦處」,這造辦處裏還有一個專門負責制作眼鏡的叫「眼鏡作」。
雍正皇帝居然還會把眼鏡當作賞賜,賞給大臣們,這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福利啦。
古人那可真是聰明得很吶!就算沒有現代科技助力,他們照樣琢磨出了好多法子來應對近視。
從日常的習慣,再到運動、針灸,能試的都試了。他們的智慧跟創造精神那是沒有盡頭的。
【總結】
反正吧,不管是古代還是如今,保護好眼睛的健康那都是特別重要的。咱們得珍視古人傳下來的智慧,再跟現代科技相結合,一塊兒給咱們的眼睛營造出更健康、更舒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