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從患者早篩、治療到照護 如何抵禦「腦中的橡皮擦」?

2025-01-08女人
【應對老年期癡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出台,記者走訪廣州多家醫院、社衛中心、養老機構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嘉樂 張華 陳輝
「平均每3秒,世界上就多1位老年癡呆(艾爾茨海默病、認知障礙)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行程的加快和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中國老年癡呆患者數量也在持續增長,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部委聯合印發【應對老年期癡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人群認知功能初篩率≥80%」「疑似認知障礙人群就診率≥50%」等目標。目前,在廣州,老年癡呆患者的早期篩查、治療、照護等環節做得如何?這些患者有被治愈的可能嗎?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訪醫院、社衛中心、養老機構,一探究竟。
早篩: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合力
在不少老人眼中,記憶力衰退似乎是「理所應當」的衰老過程,對此並沒太當回事。實際上,艾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潛伏期長達15-20年,目前尚未出現有效治愈該疾病的藥物,而且病情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風險人群的早期幹預尤為重要。如今,廣州多家醫院摸索社群早篩模式、研發新技術,提升老年癡呆早篩早診效率。
據了解,2023年12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釋出了【廣東省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目前,省內部份地市已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群管理、醫院管理相結合的預防幹預模式。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二院」),神經內科主任、認知中心負責人劉軍教授帶領團隊,聯合各級綜合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居委會、養老機構等開展早篩早診。行動放射線至海珠區、天河區、荔灣區、越秀區、增城區等地數十家基層醫療機構,以每周3-5次的認知體檢、義診、科普宣傳等方式開展。2024年,有5300多名居民接受篩查。
廣醫二院團隊介紹,分析現有的調查,約有80%的社群居民對於認知篩查接受度高,其中527名患者在完成篩查後進行病理確診,早期開展了對因治療,有效改善了預後;基於調查數據分析,認知障礙的患病率為20.6%,其中艾爾茨海默病性癡呆的患病率是4.0%。
不同於傳統量表篩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院長、記憶與認知障礙中心主任郭洪波教授帶領團隊,耗時近兩年自主研發出SMART(艾爾茨海默病風險篩查系統),實作早期篩查的無創、快捷、高效。老年人用5分鐘時間,按指引進行繪圖、眼神追蹤、記憶圖形等一系列自主互動式小遊戲後,就能得到專業腦健康報告。
截至目前,這一系統已在廣州市海珠區、荔灣區十幾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護理院、老人院投入使用,完成樣本近萬份。值得註意的是,從樣本數據來看,認知障礙的患病率超過20%,早篩工作仍任重道遠。
治療:全新藥物讓治療跨入新紀元
隨著人口老齡化行程的加快,篩查手段的進步,老年癡呆患者越來越多地被發現、被診斷。【行動計劃】提出目標,到2030年,疑似認知障礙人群就診率≥50%。
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每年新診斷500-600名癡呆患者,其中,老年癡呆患者在近5年來明顯增多。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陳浩博告訴記者,就疾病嚴重程度而言,目前有1/3至2/3的老年癡呆患者處於早期。65歲人群老年癡呆的發病率達到5%,也就是說,平均每20名65歲的老年人中就有1名癡呆患者。
老年癡呆患者是否能被治愈呢?令人遺憾的是,經過上百年的努力,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藥物,也無法完全治愈老年癡呆。但是,疾病的治療已經跨入了新紀元。陳浩博說:「以前的藥物只能針對癥狀治療,無法延緩患者病程的進展。從2024年開始,我們有了全新的靶向藥物,可以緩解癥狀並且延緩疾病的進展。」
記者了解到,Lecanemab(侖卡奈單抗)是全球第一個針對老年癡呆病因源頭的突破性靶向藥物,它可減少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從而從根本上進行病因治療,減緩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2024年1月9日,該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中國,用於治療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癡呆。「截至目前,我們科室已經有20多位患者使用,效果比較明顯,很多患者的情緒、語言以及認知、記憶都得到改善。」陳浩博表示,不過該藥價格高,每年18萬元的醫療費用讓很多患者難以承擔。
另一個好訊息是,預計2025年3月份,又一款治療老年癡呆的創新藥物將上市——多奈單抗註射液,是繼侖卡奈單抗之後,第二款在中國獲批的治療老年癡呆的新藥。據悉,多奈單抗在美國的定價為695.65美元/瓶(約合人民幣5067元/瓶),按此計算,1年治療費用約合23萬元。按照同類藥品定價規律,國內上市價格可能會有所下調。
除了這兩個靶向藥外,陳浩博表示,國產藥甘露納特也顯示出一定的延緩疾病進展的效果。「甘露納特已經進入‘雙鍊結’,之前患者服藥一個月需要3000多元的藥費,目前藥費降至1100元。如果有廣州醫保,還可以報80%,患者一個月只需要支付200多元。」
照護:軟硬體同步提升破解難題
「一人失智,全家失衡」,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記憶力、判斷力和認知等腦功能日漸退化,終將走到需要專業照護的那一天。根據疾病不同階段為癡呆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照護服務,至關重要。【行動計劃】中,特別提到要增加失智老人照護服務供給,並提出要進行相關照護專區(單元)建設和相關照護人員培訓兩大計畫。
和普通老人、失能老人相比,失智老人入住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問題存在已久。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之前,廣州300多家養老機構中僅有52家機構設定專區收住失智老人並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供需不匹配。對於沒有設定專區的養老機構,如果收住失智老人,則意味著他們要與其他老人「混住」,會給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行動計劃】中提到,到2030年,擁有100張床位以上且具備相應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癡呆老年人照護專區(單元)設定率達到50%。
據了解,廣州將「建設認知障礙(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列為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後,這一難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據報道,截至去年11月底,廣州全市以專區的形式,創新性建設、改造並驗收養老機構失智老人照護床位2884張,已入住1708名失智老人。
失智老人照護專區長啥樣?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椿萱茂老年公寓是一家四星級的養老機構,共有264張床位,根據規劃其中一半是失智老人照護床位。該機構總經理侯湘華介紹,失智老人發生意外、走失的風險要明顯高於其他老人,專區設施裝置的設計、安裝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包括安裝門禁系統、視訊監控系統,配備電子定位裝置等。
不過,在侯湘華看來,提升失智老人專業照護能力,硬體是前提條件,軟體,也就是照護人才則是關鍵。他舉例說,中重度失智老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讀懂」他們並與他們溝通,需要護理員受過專業訓練並具備豐富的經驗。另外,大部份失智老人會伴有情緒障礙,如焦慮、抑郁,甚至會罵人、有暴力傾向等,這對護理員的愛心、耐心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為破解失智老人照護人才的不足,廣州市加強照護人員培訓,持續開展養老機構認知障礙專區建設專題培訓、「廣州市養老服務人才提升」計畫,推進「南粵家政」工程,將養老護理工種作為重點培訓工種納入首批計畫制培訓。【行動計劃】也明確,到2030年,癡呆老年人照護人員培訓數量累計達到1500萬人次。專業人才缺口之困有望進一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