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圖片來自【歲月的童話】
最近因為懷孕了,和很多人聚會聊天的話題,總免不了孩子。我記得過年期間,有次聊到生幾個孩子的話題。
我發現,在一胎、二胎、三胎這三個選項中,二胎是多數人的選擇,一胎次之,三胎望而卻步。生二胎的理由還是老生常談的:怕孩子孤單。尤其自己本身是獨生子女的,更喜歡二胎。
我以前也糾結一胎二胎的問題,因為我有三個姐妹一個弟弟,自覺兄弟姐妹彌補了自己很多情感需求,帶來很多溫暖。但多胎的家庭,也面臨偏心等問題,影響情感,還不如一胎,將所有的愛和物質都傾註在一個孩子身上。
和先生多次探討後,他反倒一直堅定一胎,一來他自己有個哥哥,但不親,他並沒有感受到手足帶來多大的溫暖,反而是資源侵占的感受更深,二來也考量了經濟的壓力,一胎更適合我們。
當我和我媽說只想生一個的時候,我媽對我嗤之以鼻,她說我不明白多子多福這個道理。我沒有和她辯駁,只是內心堅定地認為,多子其實很難多福。
01. 「經濟壓力」
我爸在我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是2002年,就已經月入八千了,沒過多久就上萬,到我讀高中時,他已經月入接近兩萬了。
在那個年代,像我爸這樣的打工人,能有這樣的月入是很值得驕傲的。
我同學私下跟我談心的時候,每每哀嘆家裏窮的時候,她們就會說一句:「可是你爸很能賺錢啊!」
我姨丈一輩子沒出去打工,在我爸月入幾千上萬的時候,姨丈靠在村委會的小工種月入六七百,姨媽不得不學裁縫,每天拉著一輛裁縫車,在擁擠的菜市場裏擠一塊小地方,靠給人縫補衣服補貼家用。
有時我媽寬慰姨媽看開點,等三個孩子長大了,日子就會越來越好的。姨媽心情不好就會冷不丁說我媽:「你是嫁了個會賺錢的老公,在我這說風涼話呢!」
奇怪的是,周圍人都覺得我家不差錢,甚至還挺有錢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以及我媽,反而一直覺得生活捉襟見肘,需要縮衣緊食地過日子。
有時候我們得了感冒,我媽就會責備我們看病花錢,簡直浪費錢,那時我覺得生病也是自己犯了錯一樣。
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我在讀書的那些年常常有種負罪感,因為每當我爸壓力大和我媽吵架時,我媽掛了電話轉頭就會罵我和姐妹們,她有一句惡毒的話: 「你們幾個讀書,就是在啃你們爸爸的骨頭,吸他的血。」
我鮮少穿新衣服,讀小學之前,我媽經常給我做衣服穿,小學以後我又經常拾掇姐姐的衣服穿。我們家吃飯,有時候買丸子,我媽都會數著顆粒,規定好每人限定吃多少顆。
總之,我爸賺錢不少,但我從不覺得我家有錢,或過得寬裕。
後來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因為我家小孩子太多了,我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加上我媽是家庭主婦,我爸一個人要養好幾口人。賺得多,但攤分下來就不多了。
成年後妹妹經常跟我說,要不是家裏小孩多,按照爸爸的賺錢能力,以及早些年深圳的房價還不高,咱家估計在深圳都能有一兩套房了。
妹妹的話不是瞎吹的,她有很多朋友,就是父母早些年有眼光,賺點小錢在深圳買了房定居下來。不少人在深圳房價還很低的那個年代,買了一兩套房,現在光收租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我爸不是沒有眼光,是他身後有一堆人要養,他沒有那麽多閑錢投資,頂多只是在村裏買了塊小地盤,再在縣城裏買個二手房。老年後的爸爸,也沒給自己留下多少存款,依然過著節儉的生活。
所以我並不能理解我媽說的多子多福,多子意味著多責任,意味著留給自己的更少,年輕時扛著責任不敢享福,老年時賺不了錢了,沒存款只能依賴子女,何來福氣之談?
02. 「時間精力」
生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對女人來說,這事格外花費時間精力。
在我懷孕之前,我一度以為懷孩子不會影響我寫作,最多就是臨產和坐月子的時間會受制約,其它時間我都可以像平常人一樣經營事業。
可是當我開始懷孕時,就瞬間打臉了。
孕早期的孕反直接耗費我所有精力,最開始我還逼自己堅持寫作的節奏,後來慢慢變成人在電腦前硬是寫不出一句話,最後直接放棄了。那是一段身體難受到需要數著天數、數著孕周期熬下去的日子,根本沒有精力談寫作、談事業。
在這一點上,楊絳在【我們仨】一書中,描述自己懷孕的精力,令我感同身受,她說:
「我以為肚子裏懷個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懷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 的 一切貢獻給這個新的生命。 在低等動物,新生命的長成就是母體的消滅。 我沒有消滅,只是打了一個七折,什麽都減退了。 」
現在我到了孕中期,才慢慢恢復一些精氣神,開始繼續營業寫作。可是我心裏明白,幾個月後的孕晚期,我估計又得被迫放慢腳步了,以及之後的坐月子、哺乳期,我都不能像平常人那樣精力十足地去自由發揮人生,我得為新生命付出時間精力。
我很難想象我媽在26歲到35歲這生命力旺盛的十年時間裏,生下五個小孩是一種什麽體驗。可是她也遺憾自己一輩子沒有工作,不會賺錢補貼家用啊,她怎麽會說多子多福呢?
假如她不用生育這麽多孩子,不用照顧這麽多孩子,她一定有很多時間經營自己,彌補自己的遺憾,而不是一輩子只圍繞著孩子,老年後時常抱怨不想再做飯了。
我常常和先生說,待我生完孩子,過了半年哺乳期,我就是自由人了,可以任性吃各種辣辣的東西,還能去吃心心念很久的刺身,還有懷孕一直禁食的螃蟹,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為生育面臨斷更的情況了。
於我而言,生育孩子是幸福,但也是對母體的禁錮。此生生育一個孩子,體驗親子之情足以,多子對我來說,是更多的禁錮,而不是所謂的多福。
03. 「財產分割」
多子的家庭長大後,就會面臨財產分割的重大問題。然而這件事是需要智慧的,很多傳統的父母很難處理好這件事,繼而引發了很多兄弟姐妹鬧掰的家庭矛盾。
前陣子看到一則熱搜新聞,說的是親兄弟吵架分家,把老家的房子割成兩半,從此一刀兩斷。評論區很多人說,妯娌左右不了親兄弟的矛盾,關鍵在於父母。
我一直認為,財產分割這類事,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也一定不能過於偏頗,甚至置之不理,無為而治,這都很容易激發矛盾。
我2011年和先生談戀愛,因為一些特殊的契機,我很早就見了他父母,他家也很早認可了我們的關系。2017年先生的哥哥結婚,計劃買房子,但和父母談及差十萬塊首付。
先生家裏在村子裏有兩處宅基地,一處是老房子,改裝後當出租屋用,一處是自家居住用,相對而言自己居住的位置較好。先生父母於是和我們商量,說讓我們填補空缺的十萬,將來他們老了,好位置的宅基地給我倆,老房子那邊給哥哥倆。
我和先生在2014年大學畢業,又於2016年雙雙辭職創業,結果顆粒無收,我還剩大概兩三萬塊存款,他則一點都不剩了,哪來十萬?
最後我們勉強拿出了五萬,那時我比先生有錢,自己掏了兩萬五,先生則向外借了兩萬五。先生父母又自己拿出了五萬,就這樣湊齊了那十萬。
其實那時我們倆很單純,後來和許多朋友談及此事,大家都覺得這個錢不應該我們出,哥哥可以以借的名義跟我們湊錢,而不是用這種方式。父母就更不應該了,他們如果覺得宅基地兩塊不同,怕有失偏頗,即使要補貼也應該自己掏錢補,而不是讓小兒子幫襯大兒子買房。
更有女性朋友站出來為我表達不滿的是,那時我還沒嫁給先生,未來大伯要買房,我這個未過門的更沒有理由去出這個錢了。如今想起來我那時真是太單純了。
讓人想不到的是,先生哥哥在購置第一套房後,兩個月後又在同一小區購置了第二套房,有時候人心真的很叵測,一開始跟你說缺錢的人,兩個月後你還在為送給他的錢還著債務,他卻有錢買第二套房了。
許多年之後,我要轉戶口到廣州,才知道原來我們自家住的宅基地,是沒有房產證的,只有使用證,而老房子雖然地理位置差一點點,但卻有房產證。
得知此事後,我其實很氣憤,先生父母一方面跟我們要錢支持大兒子,一方面又沒有和我們講清楚房產證的區別。我不知道該怪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還是有意而為之,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先生家裏還有一輛車,當時購置公公花了十八萬。可是這輛車,在哥哥搬出去住之後,常常以方便的名義,將車開回新家那邊,後來他們生了孩子,車子更是心照不宣地直接為他所用了。
2022年我們自己買車,先生的父母和哥哥都沒有任何支持。
經過房子和車子的事情後,我和先生早已心涼,只是顧全大局,我們沒有直接宣布不滿,而是選擇自食其力。
很多人說,兄弟姐妹和睦不和睦,全看大哥大嫂,許多家庭不和睦都是大的先占便宜小的不服氣導致的。
在分割財產這件事上,先生父母就是非常典型的無為而治,他們可能是因為老實,即使知道大兒子占了便宜,也開不了口去談公平,畢竟那也是自己兒子。但他們的無為而治,卻寒了小兒子的心。
除了我家這種情況,很多家庭也存在孩子成年婚嫁後,在財產、空間、家務等大大小小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情況。
比如我姨媽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早些年因婚姻情況不如意,很少顧及父母,小兒子在那些年一人承擔了父母所有的開支,包括看病和照料,小兒媳因此對家裏這個大伯很不屑,認為他沒有做大哥的擔當,至今關系也只維持著表面客氣。
比如先生有一位未婚的女性朋友,弟弟後來結婚生了孩子,大家小家都住在一起,作為未出嫁的姑姐,和弟媳兩個年輕女人同處一個空間,也常常互相看不順眼。
父母生育時本是期待老年後享受多子多福,可常常處理不當就讓家裏變得雞飛狗跳,讓一大家子人談相親相愛,在如今是多麽不現實又奢侈的事情。
作為在多子家庭長大的孩子,我對偏心更加敏感。我既不喜歡父母不偏愛我,又覺得父母的偏愛是負擔。
我妹妹是我們幾個孩子裏樣貌最突出的,但是她小時候牙齒長得不好看,讀大學時有次我和媽媽聊電話,她說她積攢了五千塊想給妹妹整牙,我當時就很生氣,我說我的牙齒也不見得好看,憑什麽你給她整不給我整,因為她比較好看嗎!
從此我媽再也不提這事,後來妹妹自己跟同學借了點錢,才整了那牙,在畢業後賺錢了才還了那整牙錢。
我小時候因為做家務多,比較乖,我媽於是私下和我說,如果家裏只能供養一個女孩子讀書,她一定會給我讀,而不是姐姐或妹妹。我那時覺得心裏美滋滋的。
我是家裏第一個出嫁的女兒,媽媽沒有給我任何嫁妝,她偷偷拉著我到廚房,小聲說她有一對出嫁時的金耳環,打算給我但讓我不要跟姐姐妹妹聲張。
和小時候不同的是,長大後我深知偏心的危害,我和媽媽說不用了,你留著將來給姐姐或妹妹吧。我不喜歡這份沈甸甸的偏愛,讓我覺得是對姐妹的傷害。
父母覺得多子多福,可是多子當中的子,常常要在偏愛與忽視中,搖擺著長大。
不管是站在父親、母親的角度,還是以孩子、兒媳的角色出發,我從不覺得,多子會多福。
作者簡介:
全網同名 「失業寫作的小爾」
❤ 專註→自媒體寫作 | 成長幹貨 | 學習 | 勵誌
❤ 失業假裝上班第5年,4次考編失敗
❤ 相信「你只管努力,老天自有安排」
❤ 小富婆夢!成為經濟獨立の自由職業女性
喜歡我的分享,歡迎 關註、點贊、收藏 ~~~
了解我請點選↓
更多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