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35歲女子僅48斤!醫生提醒:這些行為不可取

2024-12-13女人
體重和體型的過度關註使得不少人選擇極端的節食和禁食方式來維持所謂的「理想」體態。然而,這種做法不僅可能導致體重下降,還可能引發一種嚴重的心理與生理疾病——神經性厭食癥。
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就收治了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她因長期過度節食,出現了嚴重的嘔吐和體重下降。她被送到神經外科三病區時,體重僅為24公斤。常規體檢和評估結果顯示,她的身體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胃腸功能幾乎停滯,出現了反復嘔吐和嚴重消瘦。經過詳細的檢查和心理評估,接診醫生陳小峰主任醫師最終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癥」,並將她收入院進行治療。
面對如此嚴重的病情,陳小峰主任醫師決定采取綜合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調節和創新性的手術幹預。在藥物調節和心理治療的初步幹預下,患者的體重略有回升,但始終未能恢復至正常水平。經過進一步評估,陳小峰主任醫師決定為患者實施一項較為前沿的治療方法——腦深部電極植入刺激術。
該手術透過精確定位患者大腦中的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特殊電極,並透過顱內神經刺激器發射電磁脈沖,調節神經活動,激發食欲、改善抑郁情緒,最終促進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恢復。
手術後,患者的嘔吐癥狀得到有效控制,食欲也明顯改善。經過悉心的治療和護理,出院時體重已回升至30公斤。
醫生提醒,這個病例警示我們,盲目追求極致的瘦身不僅是不可取的,其代價可能是淪陷性的。
什麽是神經性厭食癥?
神經性厭食癥是一種精神性障礙,表現為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註和控制。患者通常對自身的身體形象產生扭曲的認知,過度追求極端瘦身,甚至在身體虛弱時,仍堅持極端節食,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與單純的過度減肥不同,神經性厭食癥的核心特征是對體重和外貌的扭曲認知及持續的節食行為。
神經性厭食癥的成因
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經性厭食癥可能與遺傳、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有關。例如,5-羥色胺(血清素)水平的異常可能影響患者的情緒和食欲調控,使其更易產生厭食癥狀。
心理因素:自卑、強迫性格、完美主義等心理特質會增加患神經性厭食癥的風險。這類患者通常對自身要求極高,對體型和體重有嚴格的標準,並且在減肥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強化節食行為。
社會因素:現代媒體和社交平台對瘦身體型的推崇也加劇了這一趨勢。廣告、雜誌、網路上的「理想身材」形象讓許多人誤以為瘦即是美,尤其是女性,常常因此產生身材焦慮,甚至對正常體型產生誤解。
為什麽腦深部電極植入術能治療神經性厭食癥?
調節食欲控制中樞:大腦中的下視丘、邊緣系統等區域負責調控食欲。電極刺激可以恢復這些區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者的饑餓感,從而改善進食行為。
緩解情緒障礙:神經性厭食癥患者通常伴隨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電極刺激能夠改善大腦情緒調節區域的神經傳導,緩解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
糾正體型認知扭曲:電磁刺激可以調節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大腦網路,幫助患者重塑對體型和體重的認知。
中斷強迫性節食行為:電極刺激有助於抑制大腦中過度活躍的強迫性神經網路,減弱患者對體重的病態執念。
什麽情況下適合使用腦深部電極植入術?
常規治療無效:患者經過多次藥物治療、心理幹預等保守治療後,癥狀依然嚴重且難以控制。
病情危及生命:如嚴重的營養不良、體重極度低下(例如低於25公斤),或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
心理和生理條件允許:患者需經過嚴格的心理評估,確認無明顯的手術禁忌癥,且對治療有充分的知情同意。
多學科團隊評估透過:神經外科、精神科、心理學、營養學等多學科團隊需共同討論患者的病情,確認手術為最優選擇。
如何預防神經性厭食癥?
科學管理體重:避免盲目節食,合理控制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必要時咨詢專業營養師,確保體重管理方法科學合理。
正確認識自我:培養積極的自我認知,避免過度關註體型,增強心理韌性,抵禦外界審美壓力。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支持對預防神經性厭食癥至關重要。他們可以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註意飲食規律和情緒變化。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和社會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年輕人正確認識身體形象,培養自信心和自尊心,防止因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的自卑心理。
醫生提醒:過度節食,追求極致減肥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風險。理性對待身體,關註心理健康,才是走向真正美麗和健康的正確道路。一旦出現超過正常範圍的節食、催吐行為,應盡快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釀成悲劇。
記者:駱妍婷 通訊員:張琴麗 陳小峰
來源:政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