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624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網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真的很難評
02、大篇幅LGBTQ+內容,是導演夾帶私貨?
03、爭議的背後,是西方左右兩派的鬥爭
04、很多「LGBTQ+人士」有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
01、網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真的很難評
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把很多國家的轉播解說員整詞窮了:
「變裝皇後」、LGBT人士扮演基督聖徒;
塗滿藍色顏料、幾乎裸體的演員扮演希臘神明;
莫名其妙來一段不忍直視的「三人行」,仿佛亂入了少兒不宜的成人頻道;
很多網友說,沒想到在有生之年,竟能看到這麽雷人、這麽毀三觀的奧運會開幕式。
而且,我們國內網友的反應已經算克制了,基本上只在網上吐吐槽,很多西方國家的民眾反應更劇烈。
有網路訊息稱,法國自己的天主教會指責這個開幕式是嘲弄基督教,羅馬天主教總教主認為這是「無端侮辱」,已經正式對大使館提出控訴;美國一家科技公司極其不滿,還因此撤下了奧運會所有廣告……
巴黎奧運開幕式現場視訊截圖(上)與【最後的晚餐】對比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更是狂噴,釋出多條推文表達不滿,說「這是末日氣息」「是對基督教徒的極不尊重」。
截至目前,奧林匹克官方帳號已經刪除了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視訊,巴黎奧運會發言人公開致歉,可以說是被啪啪打臉了。
當然,雖然質疑聲一大片,但網上仍然有人盛贊這次開幕式,比如著名媒體人胡錫進表示開幕式非常精彩,「奧運盛會本來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超級場景,各抒己見是值得鼓勵的」。
胡錫進在個人微博上的發言
也有網友說開幕式體現了對各個群體的包容。
對於這次開幕式的巨大爭議,到底該怎麽看待?
如此大篇幅的LGBTQ+展示,到底是傷風敗俗,還是「先進而包容的文化」?
為什麽巴黎奧運會主辦方要這麽做?
以下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一些分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助於我們看到這事情背後的真相。
02、大篇幅LGBTQ+內容,是導演夾帶私貨?
其實,我本人已經很多年沒有關註奧運會開幕式了。看過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後,我的審美閾值一下被提高,後面幾屆奧運會顯得索然無味,更不會抱有太高的期待。
很多國內網友的心態也是類似的。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堪稱完美,達到了歷屆開幕式藝術巔峰水準,後面的倫敦、東京開幕式雖然也各有特色,但跟08年的還是沒法比。
只不過,畢竟奧運會開幕式是國際體育盛事,開啟電視湊湊熱鬧還是可以的,只是沒想到今年驚嚇連連。
為什麽巴黎奧運會顯得如此「另類」?網友扒了扒這次開幕式的總導演——猶太裔法國藝術家湯瑪斯·喬利。
湯瑪斯·喬利能擔當這個重要角色,他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網路資訊稱,湯瑪斯曾在中學時遭受過欺淩,被高年級同學剝光衣服鎖在廁所裏,他們想知道他到底是男還是女。
也就是說,湯瑪斯在成長時期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而且部份與「性」或「性別」相關。
從他成名以來,不少網友都猜測他是同性戀者,但一直未得到證實。可至少從他策劃的開幕式來看,他是非常認可LGBTQ+文化的。
所以有網友猜測,他作為猶太人和疑似LGBTQ+人士,這次策劃開幕式其實是故意夾帶私貨——嘲諷基督教,嘲諷反對LGBTQ+的人士,他的目的就是引起巨大的關註和爭議,而且爭議越大,他心裏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越大。
還有網友說,湯瑪斯故意讓一個亞裔女孩扮演背叛耶穌的「猶大」,其實是別有深意,可謂居心叵測。
當然,嚴格來說,以上觀點都只是一種推測。可如果湯瑪斯真的存在這種扭曲心理的話,這更加說明他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並且受到很多歪曲資訊的誤導,除了校園欺淩帶來的心理傷害之外,肯定也在原生家庭中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傷害,並且缺乏積極的引導。
03、爭議的背後,是西方左右兩派的鬥爭
除了有開幕式總導演的個人因素和傾向之外,這次的爭議還跟LGBTQ+的熱潮密不可分。
在西方國家,LGBTQ+運動如火如荼,加入該行列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了政治正確,一般民眾根本不敢公開質疑、反對。在很多人心目中,這甚至代表了先進的文化,體現了所謂的「平等、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
這才是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有那麽多LGBTQ+元素的深層次原因。
一方面,主辦方希望實作這種政治正確,顯得自己非常先進、包容,並獲得這些群體的認可;另一方面,主辦方也想透過這種方式,對LGBTQ+運動繼續「拔高」,企圖讓更多人以為這代表了先進和文明。
不得不說,西方國家在這方面長期以來的宣傳、輸出、洗腦,確實對很多青少年產生了巨大影響。國內很多青少年、甚至是網路大V對LGBTQ+運動非常推崇,認為代表了更加進步的文明,只要有人對此有所懷疑,他們反而會認為對方愚昧、落後。
對此,希望大眾們要看得更加理性、深入。
在社會上,是不是確實存在LGBTQ+人士,是不是應該對他們有基本的尊重、包容,不應辱罵、貶低和歧視?這確實是。
比如在我們國家,國內社會對LGBTQ+人士不歧視、不反對,但絕不會提倡、鼓勵。因為大部份人的性取向符合主流,對自己的性別有基本的認同,這才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現象。
而且,我們最近分析過,所謂的「LGBTQ+」,其實很大一部份是一類精神心理問題,源於個體後天形成的病理性記憶,尤其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導致性取向發生改變,又或者出現了性別認同問題。
但主流精神醫學、主流心理學都無法找到這類問題的真正根源,就算想「甩鍋」給基因遺傳,可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精神障礙致病基因方面遭遇滑鐵盧,找不到所謂的致病基因。既然找不到根源,自然就缺乏深入而高效的解決方法。
再加上在美國,大量「LGBTQ+」人士掌握著政治選票,並給醫療行業帶來相當大的經濟利益,所以西方國家只好將這個問題合理化、「去病化」,打不過就加入,還美其名曰「這是個人的自由」「這是更加先進的文明」。
這其實體現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精神醫學、心理學界在此方面的無能!對國內外精神心理從業人員來說是奇恥大辱!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竟還將「LGBTQ+」運動描述為「先進文明」,實屬非常諷刺!
而且,大家別以為西方國家的人都是認可LGBTQ+運動的。
事實上,西方國家有很多大眾、名人非常反對極端的LGBTQ+運動,認為這毒害了大量青少年,對國家和社會有害無益。比如前美國總統川普、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等。
在客觀上,LGBTQ+運動也確實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西方國家有大量被誤導的青少年接受變性手術後非常後悔,但這個結果已經不可逆了,他們非常痛苦。
又比如,美國部份地區允許「跨性別群體」根據其「心理性別」進入衛生間和更衣室,這離譜的規定導致一般女性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2022年,美國就發生了一起「男生穿裙子進女廁所,強奸15歲少女」的案件。
還有人分析,其實真正的LGBTQ+人士並沒有那麽多,但是在美國執政黨民主黨的瘋狂推廣、誘導下,大量青少年被老師、媒體誤導,認為自己就是跨性別者,並且非常偏執。
西方很多人對此敢怒不敢言,也導致了西方左右兩派的鬥爭越來越劇烈,雙方水火不容。有網友甚至稱這是「人類文明的戰爭」。這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巨大爭議,其實就是這場戰爭的開端。
04、很多「LGBTQ+人士」有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
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很多LGBTQ+人士因為在內隱記憶層面有大量的病理性記憶,所以有3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善良、偏執、有非主流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
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很可能比較自卑、膽怯,對人友善,不但不會傷害別人,甚至有討好型人格。
但他們不掌握人際交往的正確方式,又比較怯懦,反而容易被別人傷害,比如遭受校園欺淩等等,形成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他們遭到欺負後又缺乏家屬和老師的積極引導,很容易產生「受害者思維」,對施害者非常憤怒,變得越來越偏執。他們心地很善良,嫉惡如仇,對認同自己的人非常友好,但對於反對、質疑他們的人,他們會非常憤怒、反應激烈。
而且,他們遭受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中,有不少是涉及性方面的,這導致他們出現了非主流的性觀念。但是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心理創傷導致的,反而因為LGBTQ+運動在西方國家成為了政治正確,他們認為這是基因遺傳等先天因素導致的。
即使有的人意識到這是後天經歷導致的,他們也認為這是自己的自由與權利,不是什麽精神心理問題。
再加上他們出現非主流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後,很可能遭受過不少外界的排斥、歧視,這又導致他們不斷形成新的疊加性心理創傷,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又不斷采取完全外歸因的模式,認為都是別人和社會的問題,其偏執型人格改變更明顯。
有些LGBTQ+人士透過努力,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後,他們更容易變得自以為是、固執已見。
如果他們長期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識與能力的話,很可能會演變為偏執型人格障礙。只要遇到不支持LGBTQ+運動的人,就認為對方無知、愚昧、邪惡、落後。
過往,國內有不少人認為法國巴黎是浪漫之都,向往不已。可這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讓這部份人遭受了強烈的文化沖擊,出現了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可能會出現「巴黎症候群」。
國內很多大眾已經意識到,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真實情況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美好。有的青少年對此抱有幻想,執意出國留學,卻在國外備受打擊、極度失望,甚至遭到歧視和校園欺淩,最後出現重度抑郁發作,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後悔當初的決定。
所以,希望越來越多人能深刻反省自身的三觀和民族認同感,尤其要覺察自己是否有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並看清如今「東升西降」的國際形勢。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希望國內大眾能在相差懸殊的奧運會開幕式水準和獎牌榜排名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強大,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同時,我們應該具備自我反省意識和能力,越強大越謙虛,具備高逆商,如此才能真正代表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