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問華子,為什麽有了動脈粥樣硬化,醫生總是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難道其他降脂藥物就不能治病了嗎?
華子說,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人們已經進行了非常多的試驗,但是因為科技水平限制,目前而言,他汀類藥物就是經過篩選之後的最佳選擇,其他的藥物還無法完全代替他汀。
一、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動脈粥樣硬化後會形成斑塊,如果把斑塊剖開,就會看到其中有許多淡黃色小顆粒,如同小米粥一樣,這也是「粥樣硬化」的名稱由來。
這些淡黃色的小顆粒,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進入內膜中被巨噬細胞吞噬,最終轉化為的泡沫細胞。泡沫細胞、細胞外脂質以及壞死組織碎片,最終組成了斑塊的脂質核心。
斑塊會持續造成炎癥刺激,而包裹斑塊的纖維帽如果破裂或是發生潰爛,就可能誘發血栓形成
,是造成心梗、腦梗的主要因素。
二、減少風險的3個方向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旦形成,以現有的醫學技術幾乎無法完全消除。想預防其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只能在其他的治療方向進行努力。
控制斑塊進展
:可以透過改善飲食結構、增強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肥胖等危險因素進行管控,減少動脈內膜損傷,延緩斑塊進展。
進行斑塊逆轉
:使用調脂藥物增加斑塊的穩定性,縮小斑塊的體積,減少破潰的發生率。
破潰後的補救
: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當斑塊發生破潰時,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三、哪些藥物可以逆轉斑塊
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關鍵,是增加斑塊穩定性和斑塊逆轉
。就需要對血脂水平、血脂異常炎癥水平進行控制,還要加強動脈內膜的修復功能。
1、他汀類藥物
:多個臨床試驗證實,他汀可以降低LDL-C水平,有抗炎、抗氧化作用,還可以改善動脈內膜的代謝。長期使用他汀,維持LDL-C在較低水平,有可能使斑塊體積縮小,產生逆轉作用。
2、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依折麥布和海博麥布等,可以降低LDL-C水平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對逆轉斑塊的方面的獲益較小
。單獨使用此類藥物的降脂強度不高,通常需要與他汀聯合使用
,可以達到協同作用。
3、PCSK9抑制劑
: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等,俗稱「降脂針」,可以大幅降低LDL-C水平。目前的臨床試驗主要是在他汀的基礎上進行聯用
後,斑塊逆轉的作用更為顯著,但單獨用藥的作用還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
4、二十碳五烯酸(EPA)
:魚油的主要成分,可以輔助降低血脂和穩定內膜功能,但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影響還沒有確定。
5、調節脂蛋白(a)的藥物
:脂蛋白(a)水平與斑塊的風險性相關,但目前相關藥物還在臨床試驗階段,沒有上市。
6、貝特類藥物
:如非諾貝特,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可以減少胰腺炎風險,同時也有降低LDL-C水平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對斑塊影響的研究。
7、其他降脂藥物
:菸鹼酸類(阿昔莫司)、膽汁酸結合樹脂類(考來烯胺)、抗氧化藥物類(普羅布考)等,這些藥物不良反應較多,臨床套用較少,對斑塊影響不確定。
總結一下,目前為止,有明顯逆轉斑塊作用的是他汀類藥物,或是以他汀為基礎聯用PCSK9抑制劑以及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而其他的降脂藥物還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逆轉斑塊,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所以他汀類藥物不能被完全替代。
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註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