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父母的養育方式和心理健康如何影響孩子

2024-07-12女人

如果說有一件事是所有父母都同意的,那就是希望看到孩子成功並過上健康長壽的生活。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挑戰。許多挑戰是無法控制的,而其他挑戰則是孩子所面對的行為或經歷的結果。

本文將探討父母的養育方式和心理健康如何影響孩子。這涵蓋了父母如何將心理健康障礙遺傳給孩子,以及哪些行為和情感模式會對兒童發展產生持久影響。

不良經歷及其對兒童的影響

每當孩子面臨困難的挑戰時,無論是家庭動蕩還是情感困擾,都會以各種方式對他們造成傷害。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描述這類負面事件——不良童年經歷 (ACE)。簡而言之,它們是兒童面臨的潛在創傷情況,例如家庭暴力或離婚。通常被視為ACE的情況包括以下幾種:

成為家庭暴力、虐待或忽視的受害者

在家中或社群目睹暴力行為

家庭成員企圖自殺或正在自殺

藥物濫用

心理健康問題

父母分居/離婚

家庭成員被監禁

不良經歷並不一定會帶來未來問題,相反,它會增加孩子未來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受傷、危險行為、傳染病或慢性病以及缺乏收入或教育機會的風險。最值得註意的是,就這一主題而言,ACE可能會增加患抑郁癥、焦慮癥、自殺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

作為父母,您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提供一個穩定的家庭,確保您的孩子了解社會規範,並為他們提供應對出現困難情緒所需的技能。

養育方式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雖然您不想因對孩子照顧不足和忽視而感到內疚,但您也要避免過度照顧。為什麽會這樣?反復保護孩子會限制他們應對壓力大、焦慮不安的情況的機會。無法正確處理情況可能會導致日後患上焦慮癥。

在某些情況下,情況可能會相反。你的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受到保護,對某些情況麻木不仁,他們會透過做與父母說的話相反的事情來感到更加獨立。例如,過度保護孩子遠離毒品和酒精的父母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度好奇,並最終導致藥物濫用。

同時,以批評、輕蔑的語氣來教育孩子會削弱孩子的自尊心,導致焦慮或抑郁;用身體形象或自我價值來評判孩子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孩子已經有足夠多的情緒需要處理,過於嚴厲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總體而言,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四種。以下是每種型別的總結:

專制

有明確的規則,不遵守規則時會受到懲罰,但幾乎沒有溫暖。在這種結構化的環境中,更多的是一種「要麽聽我的,要麽走人」的態度。如果沒有必要的支持,孩子可能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足夠好,在專制的父母的撫養下,可能會患上抑郁癥。

權威型

父母會制定明確的標準,並以民主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他們不會獨攬大權,而是樂於溝通,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在 權威型家庭 中長大的孩子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他們成年後也更有可能與父母保持緊密聯系。

寬容

寬容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較低,通常比較寬容,幾乎沒有什麽規則需要遵守。即使孩子違反了規則,寬容型父母也傾向於避免沖突。沒有太多的 磨練 ,這樣養育的孩子可能更沖動,更容易冒險。焦慮和抑郁的風險也存在。

不參與

不參與的父母是這四種父母中限制最少的,他們只是對孩子不感興趣,很少花時間陪伴孩子。不參與的父母通常很少與孩子交流或參與。規則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也不會強制孩子做出不當行為。由於退縮和害怕被拋棄,這種家庭的孩子在未來的關系中更有可能陷入困境。由於他們的成長性質,關系通常可能會引發焦慮。

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育兒方式,因為每種情況都會帶來不同的挑戰。無論你如何育兒,這都不是一場指責遊戲。歸根結底,育兒方式並不是孩子成長的唯一指標。

以這項心理學研究為例,研究人員發現,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家庭病史和其他不良經歷會導致更高程度的焦慮和抑郁。他們還發現,那些難以應對、反復思考和責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父母)的人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換句話說,那些不為負面經歷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孩子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父母心理健康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和許多疾病一樣,精神疾病往往具有家族遺傳性,可以從父母傳給孩子。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精神疾病,這種風險會更大。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對抑郁癥父母的孩子進行了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以了解他們成年後的情況。他們發現,抑郁癥父母的孩子患精神疾病和藥物濫用的風險是父母沒有抑郁癥孩子的三倍。

重要的是要知道,父母患有精神疾病並不一定意味著這會對他們的孩子產生影響。相反,這更多地關乎父母的心理健康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許多患有焦慮癥、抑郁癥或其他疾病的人接受治療後,過上了長壽、健康和成功的生活。

作為父母,應對抑郁癥可能會無意中影響您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例如,您可能不再善於表達或形成情感聯系,這可能會影響親子之間的紐帶。

這也會影響孩子生活的身體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精力離開家,或者送孩子上學或赴約時經常遲到,可能會危及他們在學校的地位。反過來,學業上的掙紮可能會導致通常與心理健康障礙有關的負面情緒。

這些情況通常會給父母和孩子帶來壓力,並可能惡化關系,導致遺棄問題或信任問題。

坦誠地與孩子談論心理健康,解釋心理健康是什麽以及如何治療。謹慎用詞,避免標簽化。「悲傷」這個詞比「沮喪」更悅耳,就像「害怕」或「恐懼」比「焦慮」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一樣。

您還應該坦誠地進行口頭和非口頭交流。孩子們比我們認為的要聰明,他們能夠察覺到暗示。如果您需要優先尋求幫助而不是照顧家人,請不要感到自私。如果您沒有全力以赴,即使您親自在場,您的家人也會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