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孫美燕
近日,一面來自華奶奶(化名)及其家屬贈送的錦旗遞到了浙大婦院放療科唐秋主任的手中。
醫院供圖
此次是華奶奶年後的首次復查,距離首次就診已過去整整兩年多的時間。「唐主任,真的非常感謝你,當時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陪我媽過最後一個春節。沒想到我媽媽已經又多活了兩年多,這真是奇跡。」家屬情緒激動。
76歲的華奶奶因身體不適於外院就診,被查出「宮頸惡性腫瘤,雙肺多發轉移」,且被告知只有2個多月的生存期。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家屬一致決定對華奶奶隱瞞病情,同時不放棄任何治療的機會,開始了漫漫尋醫路。
幾經波折與輾轉,華奶奶來到了浙大婦院放療科,找到了唐秋主任。
完善檢查,華奶奶最終被診斷為「宮頸惡性腫瘤IVB期(鱗癌,G2),肺繼發惡性腫瘤」。當「治療難點」遇到「需求點」,難上加難根據治療指南推薦,患者應首選全身系統性治療。但該患者的治療難點在於患者76歲高齡、系統性化療耐受性差,並且家屬治療意願強烈,同時又要求「保護性醫療」,讓患者過個「平安」年。最終選擇了進行副作用相對小、療效確切,患者本人又不容易察覺的抗腫瘤治療方案。
醫療團隊也毫不氣餒,繼續攻堅克難,不斷探索新方案。唐秋主任團隊考慮華奶奶身體耐受性不錯,將免靶聯合方案調整為白蛋白紫杉醇化療聯合PD-1單抗免疫治療。2個周期治療後復查華奶奶的胸部CT顯示:兩肺轉移竈,較前明顯縮小。
此次復查結果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信心,也讓整個醫療團隊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最終,6個周期的化療及免疫治療順利結束,患者也並未出現嚴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後續又對患者進行了近1年的免疫維持治療,治療效果顯著。目前,患者的生存期已達兩年余,雙肺轉移竈、盆腹腔轉移淋巴結、宮頸原發竈均已消退。
不斷探索華奶奶的整治過程給醫療團隊帶來了更多的思考與啟發,對於晚期IVB期宮頸癌患者,以全身系統治療為主,同時應結合患者年齡、耐受性及特殊需求,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所謂的「奇跡」,是由患者的信任感與醫護的使命感共同創造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