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不贅述了,倒是國乒的未來乃至桌球這項運動的未來還是有一些話想說的。
一項競技運動要走向商業化,觀賞性是必須的,內行人也許看的是旋轉速度力量路線和技術動作這些,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很多比賽甚至你都看不清球到底是怎麽打的,又何談會喜歡上這項運動呢?
雖然國乒話題在輿論和流量上越來越大,但桌球作為一項運動反而變得越來越小眾化的原因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國乒聚光燈下的一些人急功近利只是為了追求成績和穩住面子,真正會去體驗最純粹的運動和競技樂趣的人越來越少了。
究其原因還是得說回到接發球這一技術環節,不管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打球的愛好者,只要你自己打過球,就會知道只要存在吃發球就幾乎體會不到乒乓這項運動乒乒乓乓的樂趣。
接球時候對球的旋轉判斷失誤,球就會出台或者下網,或者直接冒高被拍死,絕大部份時間都會花在撿球和發球上。
以前的國乒絕對主力都有著拿得出手且自成體系的技術優勢。
比如王大力的暴力正手,王皓的兩面重炮壓迫性打法,馬琳的算球和精細的前三板,張繼科的霸王擰和高品質旋轉,馬龍的台內控制和正手相持,許昕的退台式「藝術」打法,樊振東的反手相持和兇變直線。
這些技術即使存在一些觀賽視角的技術門檻,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看他們打球依舊是存在很大觀賞性的。
現在你看國乒內的選手有什麽?很多尚處於梯隊建設的青少年隊員也都在追求依賴」發球優勢「「前一板打法」來打出成績。
而這種打法對於尋求商業化的桌球運動來說無疑是破壞性的,當大多數分數僅僅是在幾秒內就透過一兩板結束,加上本身場地局限性,觀眾根本就體會不到運動存粹的視覺沖擊感和力量感。
桌球在國內承載著超越體育競技本身的額外的zz意義,作為「國球」的包袱很重,事實上嘴貝瑞面喊著商業化推廣實際上骨子裏依舊是不願意放下身段去遵循正常的商業邏輯, 非常擰巴 ,奧運守住金牌依舊是任何工作開展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還是不願意把蛋糕做大所有參與方一起分享利益。
這也註定了桌球哪怕在國內的輿論和流量如此之大,在主流的歐美地區依舊是處於沒多少人關註的角落,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桌球只能算作是一種愛好,除國乒之外的桌球運動員,有大量的外協運動員其實有著除打桌球之外的本職工作,而且你去看看除了少數的乒二代,曾經的體育健將的孩子們都去學了什麽運動?
至於國乒的未來,現在的爛是在最上面,單純只是為了賺錢去擁抱飯圈化大規模行銷,絲毫不關心桌球作為體育運動應該有的正常發展。
也幸好國內有省隊這個承介面,也不缺一些希望能打出成績的隊員,所以說實話倒是不缺一流選手, 但是因為現在拉幫結派導致很多一流選手向著超一流選手前進演化的路被堵死了, 踏實打球的好苗子會生錯了地方,進不去國家隊就沒法享受更好的教練資源和比賽資源。
而傳統優勢省隊的小將也不再需要沖擊掉曾經的主力隊員,只要能夠從同齡人中打出來然後等前輩「被退休」就可以坐享其成拿到機會。
至於國乒的未來,可能也只是大賽不能包攬所有金牌了而已,而真到了這一步,桌球這項體育運動在國內的定義和人才選拔體制或許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