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波旁王朝從路易十四時代就開始壓制啟蒙思想了,其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在整個舊制度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書報審查制度。王國政府對出版物的審查十分嚴格,路易十四時期設立的警察總監就是以國家暴力機器管控出版機構的典型。然而這種管控僅僅能在巴黎抱有較大的效力。舊制度時期法國的出版行業以小作坊經營為主,其生產和售賣的流動性和隱秘性很大,盡管王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也很難真正禁絕各類非法出版物。各種不符合王國規定的出版物,包括詹森派的報紙、啟蒙讀物、宣揚陰謀的小冊子,不僅從外省印刷和流通,甚至還透過走私從荷蘭等國流入法國,政府根本無力全盤查禁。
當時的禁書流通,就如曾任警察總監的雷內·埃羅(René Hérault)所說:
「各省總會有印刷商,甚至比巴黎更多,他們對利益的貪婪會使他們違反最嚴格的禁令」大革命時期因為「保王黨」的身份被處決的馬爾澤布(Chrétien Guillaume de Lamoignon de Malesherbes)曾負責書籍出版工作,作為「王黨」中的開明分子,他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如果一個人只閱讀政府正式批準出版的書,那麽他就會比他的同齡人落後近一個世紀。在當時,盡管有禁令,禁書還總是屢禁不絕,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甚至默許了許多書的出版印刷。對於路易十五來說,「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況且,法國舊制度的絕對主義並非我們想象中明清時期中國皇帝那樣的大權獨攬。國王對自身權威的強調是絕對主義而非專制主義。國王的法令需要經過高等法院註冊才能正式生效,盡管國王也能透過禦臨法院(Lit-de-justice)的方式強行註冊,但高等法院的法官們也保留了諫諍權,法官們有相當的力量抵抗國王的專制行為。路易十五本人沒有他那位大名鼎鼎的曾祖父那樣的個人威望,其在位期間數次與高等法院發生沖突,但竟不能使法官們屈服。甚至在1764年,路易還在他本人對耶穌會並無敵意的情況下迫於壓力解散了王權的最強有力的同盟之一——耶穌會。僅僅對付同屬貴族制之中的法官們,路易十五就表現的不甚英明,更何況大規模的迫害啟蒙思想家呢?事實上,這種迫害也不是沒有,路易十四時期開始就有不少思想家被迫害以至於不得不出國避禍。但這又如何呢?法國不是大清,歐洲也不只有法國。啟蒙思想家們即使不在法國,他們的寫的書和小冊子也能在荷蘭、瑞士和義大利印刷,再經由小道走私回法國,成為刺向絕對王權的利器,而路易十五——除了向他的人民開戰還能做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