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世界杯為什麽要設計成分組交叉淘汰賽制,而不是迴圈賽制?

2024-03-17體育

在世界杯的歷史上,曾有過八種賽制。由於之前參加的隊伍較少,規模不大,為了讓賽制精彩,賽事籌備組也是下了很多心思。

在這裏我給大家總結一下有哪八種賽制。

一、小組頭名出線參加淘汰賽

1930年世界杯,一共是13支球隊參加,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晉級淘汰賽參加準決賽,最終決出冠軍。

這是比較典型的分組交叉淘汰制,也是一早就開始啟用的,第一屆冠軍是烏拉圭隊。

二、單場淘汰賽

1934、1938年世界杯,這兩屆都是采取單場淘汰的賽制。由於政治還有場外原因,大家都懂得是什麽情況,於是世界杯就被改成這樣了。

沒有小組賽,只有淘汰賽,最後是義大利隊奪冠。

三、小組迴圈賽

比較奇葩的賽制,1950年世界杯。先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再分到一個小組裏面,進行迴圈賽,最終積分最高者是冠軍。

這屆世界杯,沒有決賽,烏拉圭隊最終是以2勝1平積5分的成績奪冠,力壓巴西隊獲得冠軍。

對了,當時比賽勝一場是得2分,平一場是1分,這點跟現在有些不同。

四、小組+單場淘汰賽

從1954年開始以後,球隊就會有16支了。到1970年之前,世界杯的賽制采取的是小組賽+淘汰賽的策略。

先分成四個小組,然後小組頭兩名出線,然後再進行單場淘汰賽賽制。這個跟第一種是類似的,只不過第一種賽制是頭名才能出線,這個是變成頭兩名可以出線,增加了隊伍。

五、雙小組迴圈賽

到了1974、1978年兩屆世界杯,賽制又改了,又變成了小組迴圈賽制,這個也是在1950年賽制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先是16支球隊參加比賽,頭兩名晉級八強。然後晉級八強的隊伍再來一次迴圈賽,分成兩個小組。

AB兩個小組,第一名的兩支球隊進入決賽,第二名的球隊則參加季軍爭奪戰。

六、雙迴圈賽+淘汰賽

1982年之後,世界杯擴軍至24支隊伍,這時的賽制比較特殊,采取的是雙迴圈賽和淘汰賽並存的策略。

先是24支隊伍分成6個小組,小組頭兩名進入12強。

進入12強隊伍之後,再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進入四強。

進入四強以後,就是淘汰賽了,決出冠亞軍還有三四名隊伍,賽程的話也是頗為復雜。

七、小組最好第三名出線賽制

1986年、1990年還有1994年,是用的這個賽制。由於之前的雙迴圈賽和淘汰賽賽制充滿隨機性,且時間耗得太長,有些球隊不太滿意,於是采取了折中策略,就是小組賽+淘汰賽來進行。

但是有24支隊伍,要能夠16支隊伍出線打淘汰賽,該怎麽辦呢?那就4個成績最好的第三名進入下一輪。

跟之前小組頭兩名的隊伍一起出線。

八、小組頭兩名出線+淘汰賽賽制

1998年以後,世界杯就是這樣的賽制了,沒有再發生變化。參賽隊伍增加到32支,以後球隊就采取小組賽+淘汰賽規模來進行。

這個賽制,目前被公認為 是比較合理的模式。既避免了隨機性,而且也讓賽程的時間安排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迄今也就再沒有人提出不滿,一支延續至今。

匯總完了以後,大家從中也能夠給感受到一些細節,為什麽世界杯要設計成分組交叉淘汰賽制,而不是迴圈賽制,是有原因的。

一個是賽制安排不太精彩,有時候強隊會過早相遇,然後導致大熱門提前離開。 比如1982年世界杯的巴西隊和阿根廷隊就非常遺憾,居然和義大利隊分在了同一小組。

三個奪冠大熱門在一起,然後只能其中一支球隊出線,這也導致了比賽的隨機性。

很多球迷都很希望看到這些強隊能夠在準決賽、決賽時再相遇,結果這麽早就碰在一起了,難免會感到有些失落。

誰被淘汰或者留下,都會讓人充滿遺憾,賽制的安排精彩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出於精彩程度考量,還有避免強隊過早相遇降低賽事精彩程度,那麽迴圈賽制就不太適合,得改為分組交叉淘汰賽制才會比較好。

還有就是隨機性太大。迴圈賽制容易出現強隊過於集中,然後另外一個小組都是弱隊的情況。 抽簽抽的不好,會有極端現象。

打個比方,比如巴西、義大利、德國、阿根廷分在一顆小組;另外一個是瑞典、波蘭、奧地利和丹麥在一起。

如果真的這樣去安排的話,那麽世界杯就不精彩了,場面會變得極其難看。一邊火星撞地球,另外一邊菜雞互啄,球迷們肯定會大喊「退錢!」 ,這也會影響賽事的精彩程度。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迴圈賽制容易出現「做球現象」。 因為迴圈賽制會出現凈勝球、比分相同等各種情況,在這種局面下,難免會有一些球隊投機取巧,做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然後淘汰掉另外一支熱門球隊的過程。

這個是無法避免的,世界杯、歐洲杯等重大賽事都出現過類似情形。

為了保證奪冠的精彩性和公平程度,小組+淘汰賽制是最好的模式。既保證了場面精彩,同時又留有懸念,這種賽制會比較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