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於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裏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4月27日
上海海港與上海申花
將在中超聯賽中
再次上演德貝大戰
說到中國足球
你知道這位擁有
「雙重身份」的華僑國腳嗎?
他就是本期體「談」記憶的主角
球場「猛張飛」——陳鎮和
華僑歸根 種下足球夢
陳鎮和,1906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逹城鎮一廈門籍華僑富商家庭。
1918年,其父陳金山送12歲的陳鎮和等姐弟三人回家鄉鼓浪嶼英華中學(現廈門二中)就讀,臨行叮嚀再三:「吾祖上乃炎黃子孫,汝等勿忘祖國!」
廈門英華中學舊址(現廈門第二中學)百友樓
據復旦大學教授何丙仲先生考證,陳鎮和在南洋時,離家不遠處就有個足球場,他經常到那裏去看比賽。英華中學素以足球運動而著稱,據說當年英國牧師山雅各創辦中學時,就將現代足球帶到了這裏,而陳鎮和恰好在南洋時就喜愛足球。
陳鎮和在此積極加入學校足球隊,接受嚴格的足球訓練。經常隨學校足球隊到泉州、福州和汕頭等地與當地友校進行比賽,為日後球星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年少成名 足壇露鋒芒
1926年,陳鎮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酷愛足球的他,很快成了暨南大學足球隊中的一員。1927年他和同學們組建中華隊,是當時中國校園最早的足球隊之一。
陳鎮和在這支足球隊當中司職前衛,是隊伍的中流砥柱。他們成績斐然,連續九次獲得了江南八所大學足球比賽冠軍。被稱為「現代足球鼻祖」的英國,還曾組隊到上海,與陳鎮和所在的中華隊進行比賽。中華隊竟以4:3打敗了英格蘭隊,轟動整個上海足壇,陳鎮和由此獲稱「國腳」的美譽。
綠茵場上年少成名的陳鎮和,被當時國內頂尖的樂華足球隊看中,將其納入麾下,成為這支球隊的絕對主力。
那年,他剛滿21歲。
成績斐然 球場「猛張飛」
1926年加入樂華足球隊後,陳鎮和便以學生「國腳」的身份,多次為國出征。
同年,他曾與球王李惠堂同任鋒位,並以4:1打敗了連得九屆「史考特」杯冠軍的臘克斯隊,首創華人球隊打敗「西聯會」冠軍隊的歷史記錄;1927年,隨樂華隊連獲得上海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賽三項冠軍;1928年又在「西聯會」組織的甲組比賽中獲得冠軍,同時取得新設的高級杯賽冠軍;1930年由樂華隊代表中國參加「西聯會」組織的第21屆「國際杯」賽並取得冠軍。在這一系列的賽事中,陳鎮和都作為主力隊員參加。
樂華足球隊獲得上海中西足球聯合會冠軍
陳鎮和在國內名聲大噪的同時,國際也名聲赫赫。他1927年以後曾先後與李惠堂、周賢言等隊友一起出訪澳洲、菲律賓、印尼等國。1930年曾被選入中國隊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九屆遠東運動會,比賽結果與日本並列冠軍;1936年在「國際杯」足球比賽中,第四次為中華隊奪得冠軍。同年,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經選拔,陳鎮和被選入中國足球隊,在奧運會比賽期間曾表現出較好的技術特長和良好的道德作風,為國家樹立了較好的形象。
中國奧運的主要陣容(二排中間為陳鎮和)
柏林奧運會中英足球比賽
柏林奧運會中英足球比賽
陳鎮和踢球的特點是:快速勇猛,積極頑強,有「滿場飛、勇冠三軍」的美名,再加上他在球場上驍勇善戰,又有「猛張飛」的美名,曾被【南洋日報】贊譽為「足跡遍球場、八面呈威風」。
赤子之心 變身「飛將軍」
1932年日本軍隊在上海發動「一·二八」戰爭,陳鎮和懷著赤子之心,毅然走上了抗戰救國的道路。
1933年,他在廣州加入廣東空軍。1936年「兩廣事變」後,廣東空軍被蔣介石收買,陳鎮和不願投降再度重返上海。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再次於昆明加入空軍。
當時【大公報】還為他寫了一篇報道:現在許多南國的球迷們或許要奇怪,怎麽陳鎮和竟無聲無息地從體育界失蹤了呢?四五個年頭的沈默,把一個球王轉化為一個保衛祖國的飛將軍了。其實陳鎮和還在踢球,他粗健有力的右足現在用力踏在降升艙板上,他用力把右足蹬出去,要把日本飛進中國陣地的大球都踢回日本陣地、粉碎在球門裏。千百萬球迷可不必因為失卻了眼福而嗟嘆,要為這個年輕的球王在天空用生命擊球而喝彩。
從昆明畢業後,陳鎮和駐防在西北一帶,1941年1月28日在蘭州上空為國犧牲,享年35歲。
報紙報道陳鎮和殉國
烈士已逝,這位年輕的足球猛將球場如人生,勇猛頑強。歷史見證著他,他是球場將星,亦是空軍猛禽。
在陳鎮和生前給國家隊隊友的信件中,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我生為中華民族豪傑,死亦為中華民族鬼雄。待到抗戰勝利之日,就是與眾球友重返球壇之時。
球場沒能等回這位「飛將軍」,但他積極勇猛的人生態度將與我們同存,在足壇與史話中亙古長青、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