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2日,電訊頻道「居民」援引烏克蘭總統辦公廳訊息人士爆料稱,烏軍總司令紮盧日內因為拒絕出任駐英大使,已於1個月前被烏國家安全域拘留控制。
今年2月,紮盧日內被解職,3月7日,烏外交部宣布其將出任烏駐英國大使。但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紮盧日內沒有赴任,澤連斯基也沒有正式簽署對他的任命書。
基輔當局對外宣稱,紮盧日內被解職的理由,是其體驗結果不達標,不再合適擔任軍職。這個理由明顯很牽強附會,難以讓人信服。外界普遍認為,澤連斯基「釋」紮盧日內的兵權,是為了剪除政治對手。眾所周知,紮盧日內在俄烏戰爭初期指揮有方,積累了很高的聲望,其國內民調支持率遠超澤連斯基。
而澤連斯基當局將紮盧日內「流放」到英國當大使,其政治意圖也很明顯,那就是讓紮盧日內遠離政治中心,放棄政治野心。
耐人尋味的是,紮盧日內被解職之後,沒有發表過任何公開聲明,在公眾場合幾乎銷聲匿跡。這進一步佐證了其可能被安全部門控制的說法,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的離職和外派英國,都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的命運安排。
今年5月21日,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屆滿。但是,由於當前烏處於戰時狀態無法如期舉行大選,所以澤連斯基仍將繼續留任直至戰時狀態解除。俄羅斯官方已經打定主意,在5月21日之後不再承認澤連斯基為合法總統。俄媒體近來也在密集散布烏軍政高層正醞釀政變的傳聞。在這種敏感時期,澤連斯基當局當然希望紮盧日內能遠走高飛。
從毫無反抗卸任總司令職務來看,紮盧日內是個顧全大局的人。雖然在心裏對澤連斯基的政治打壓有所不滿,但他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和忍辱負重。
美國國會近日批準了總額高達610億美元的對烏軍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死戰派」澤連斯基和「溫和派」紮盧日內之間,華盛頓更傾向於前者。
形勢比人強。紮盧日內可能會再次選擇屈服,從澤連斯基手中接過駐英大使的任命書。倫敦方面已經同意接受紮盧日內,澤連斯基的任命書可能早已擬定好了,只等著紮盧日內點頭同意。其實,外派英國並非意味著紮盧日內政治生涯的終結,他完全可以等待時機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