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梁子徹底結大了。
去年10月,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在選舉中獲勝後,帕盧茨卡斯被推舉為立陶宛新總理,當時他喊話中方,希望中立關系恢復正常化,表示建立正常關系是立方願望,承認當初允許台當局設立所謂「台灣代表處」是重大外交錯誤,他上台後將恢復與中國大陸的全面外交關系,希望中國大使回歸。
然而這才過去兩個多月,帕盧茨卡斯就換了一副嘴臉。
日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之前的言論被媒體「過度解讀」,稱當時他所謂「恢復關系」僅涉及兩國互派大使。而且 恢復外交關系的前提是,必須在平等基礎上進行。
帕盧茨卡斯說:「中立兩國互相派駐大使級別的外交官。如果中國向立陶宛派遣大使,我們也會向北京派遣大使。」除此之外,立陶宛不會做出任何讓步。
說到這裏,這個立陶宛新總理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這個東歐小國仍然一廂情願的幻想,認為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全靠中方的誠意和主動。而立方後續的反應,全都得視中方的表現而定。不得不說,這種想法實在荒謬可笑。
中立關系為何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立陶宛心裏應該比誰都明白。
這些年來,立陶宛仗著美國的撐腰,歐盟的掩護,不斷挑戰「一個中國」的紅線,在反華路上越走越遠。前有批準台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後又悍然驅逐3名中方外交人員,如今又食言而肥,再給雙方關系蒙上一層陰影。
而 這一次立陶宛總理再炒作中立關系,還扭扭捏捏「既要又要」 ,可能有三個原因。
首先,俄烏局勢給立陶宛帶來了巨大的安全壓力。自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取得一系列勝利以來,東歐國家普遍感到不安。立陶宛作為北約成員國,與俄羅斯的關系一直緊張。一旦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決定性勝利,波羅的海三國,包括立陶宛,都無法平靜。
立陶宛地理位置敏感,軍事力量相對薄弱,一旦沖突擴大,其自身防禦能力堪憂。但美國並不是永遠可靠的保護傘,因此,立陶宛可能希望透過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給自己的外交空間留余地。
其次,自中立關系惡化以來,兩國間的貿易額出現明顯下降,尤其是中歐班列的停運對立陶宛經濟造成打擊。而立陶宛國內經濟近年來表現不佳,商界人士多次呼籲政府修復對華關系,以恢復正常的商貿往來。從這個角度出發,立陶宛也有動機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系。
最後是給即將上台的川普納「投名狀」。在立陶宛驅逐中方外交官後,中方已明確放話,保留對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而代價顯然是立陶宛承受不起的。
而川普不止一次強調,希望歐洲追隨美國圍堵中國,潛台詞不言而喻。因此立陶宛就出現了這種擰巴心態,既希望和中國恢復外交關系,但又不願意讓美國認為自己已經放下所謂的「身段」。
總之,中立關系緊張並非一日之寒,立陶宛妄想透過挑釁中國獲取紅利,結果只會自討苦吃。中國一貫主張以和為貴,願意與世界各國在平等基礎上展開合作。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容忍他國無端挑釁其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