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運動有助於抗癌嗎?

2015-12-10體育

運動可以限制胰腺腫瘤的生長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因為在惡性腫瘤中它的預後非常差。

6月2日,發表在【cancer cell】(癌細胞)雜誌的一項研究,以胰臟癌作為研究物件,來評估有氧運動是否可以抑制胰臟癌細胞的生長。

研究者們使用了負荷胰腺腫瘤的小鼠,制定了低強度跑步機跑步運動方案,將小鼠分為對照組和運動組。

實驗組小鼠每周至少5天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跑步速度為15 厘米/秒。

結果發現: 緩慢進展胰腺導管腺癌的小鼠中,運動有效緩解了腫瘤發生,腫瘤形成率降低了50%。而另一組中,小鼠移植了腫瘤後12天開始運動,結果腫瘤重量減少了25%。

研究結果表明,有氧運動在胰腺導管腺癌的腫瘤起始階段和腫瘤進展過程中,都能發揮抗腫瘤作用。

有氧運動透過增強免疫來發揮抑癌作用。這項研究不僅強調了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也發現了腫瘤治療的新靶點。

癌癥患者運動3個月後

中國登山家夏伯渝在1993年被診斷為淋巴癌,盡管被病痛折磨,但他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運動。最終,他不僅戰勝了癌癥,2018年69歲那年,還成功登頂珠峰,成就「抗癌奇跡」,收獲榮耀與夢想。

夏伯渝因運動戰勝癌癥的奇跡並非完全出自偶然。一系列研究證實,運動處方確實是提高癌癥患者免疫系統功能和生命品質的有效方法之一。

「運動幹預可提高癌癥患者的體質水平,改善癌癥患者的睡眠品質,緩解癌因性疲勞,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品質。」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和北京體育大學聯手,承擔國家重點專項【人體運動促進健康個人化精準指導方案關鍵技術研究】,共同研發中國癌癥患者的運動處方。

那麽,讓癌癥患者運動3個月後,結果如何?

該研究對120名化療期間的體質水平較差的癌癥患者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運動幹預。

運動方式: 每周5次有氧運動和2次抗阻訓練方案,進行12周運動指導。

運動結果: 12周後,癌癥患者的體質水平顯著提高,血液生化指標檢驗異常率顯著下降。癌因性疲勞方面的軀體疲勞和生命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在癌癥治療與恢復階段,保證充足休息至關重要,但過分強調臥床休息和保存體能也可能導致身體功能受限與肌肉力量下降的現象發生。癌癥患者的功能性行走距離、去脂體品質與體品質的保持有助於提高其對治療方法的耐受性,減少手術並行癥、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

26種疾病都可以透過運動幹預!

2019年刊發在【運動與健康科學】(JSHS)雜誌上的,由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和淮南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專家共同發表的【26種人類疾病的運動幹預指導方案】發現,透過對26種疾病的運動幹預證實,運動可對疾病的預防和康復發揮積極作用。

該研究指出,將6周定義為短期和長期運動的臨界點;短期運動持續時間少於6周,而長期運動則持續6周或更長時間。而強度高低則需由專業人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制定。

「運動幹預只是一種輔助療法,但並不能說可以治療該疾病。」 現在強調體醫融合,在給病人開藥物處方的同時再開運動處方,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患病情況,提出建議運動的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等,註意事項等。開具運動處方最好由運動專家與臨床醫生協商制定。

「低強度的運動不需要運動測試,而在中高強度運動之前,應該進行運動測試。」運動幹預如同患者生病後吃藥一樣,是藥三分毒,沒有科學指導下的運動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如何科學地運動?

1. 癌癥患者:從散步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

癌癥患者不宜參加劇烈的運動,散步是較好的運動方式。

開始時運動量要小,鍛煉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5-20分鐘,根據病情和體力逐漸增加至每次30-40分鐘,以稍微出汗為宜,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比方說間隔散步時將慢走和快走每隔3分鐘變換一次,每天做5-10遍,總共持續1小時左右。宜在公園、林間、草地、田野、水邊等空氣新鮮和環境清靜處進行,每周至少3-4次,隔日進行。體質較強者,運動後不疲勞,可堅持每天運動。

此外,下午5點到7點是最合適的散步時間。這個時間段人體新陳代謝快、心臟跳動和血壓調節處於最平衡狀態,體溫較高,肌肉容易被啟用,柔軟度也更好,對鍛煉者來說更加安全。

2. 普通人: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長期堅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 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中等強度運動,即運動時「感覺吃力但又不十分勞累」,具體表現為運動中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微喘但可以與人交流,以心率不超過「170-年齡」為宜。同時,第二天感到不勞累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