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NBA聯賽沒有降級制度?

2021-01-17體育

NBA,或者說北美體育的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美國的霸權。

和歐洲的升降級體系不同,北美的職業聯盟實際上薅的是美國教育體系和其它國家職業聯賽的羊毛。

相較於歐洲以俱樂部青訓體系為主的體育人才培養制度,北美主要依托各級別的學校,尤其是國家大學體育聯盟NCAA裏的人才錘煉。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的學校,對應的是歐洲的社群俱樂部概念。

很多人沒有註意到的是,NCAA其實也是個超級吸金的組織——2022-23賽季,NCAA吸金12.9億美元。

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基本只面向美國本土的學校體育聯盟,收入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從NCAA到NBA,區別也不僅僅在於從學校到商業聯盟的職業/非職業轉變,更重要的是商業邏輯的巨大轉變。

NCAA也不僅只有籃球,籃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塊。除了傳統的北美四大運動之外,包括女排啊、划船啊、女子足球等等到了職業聯盟級別營收並不好的運動,在NCAA都能有不菲的收入。

但是,

有且僅有美式橄欖球、棒球、冰球和籃球能夠在職業聯賽這個概念裏大賺特賺,主要還是因為其作為體育的競技性或者合家歡內容(插入廣告)足夠強,或者說只有美國和他的小夥伴們玩兒的轉。

由此就造成一種巨大的虹吸效應。

以籃球為例,

NBA的收入能夠高舉全球第三,新的轉播合約甚至排名第一,說明籃球的普世性確實還是比美式橄欖球、棒球和冰球強的。

往下看,

次一點的歐洲聯賽以及CBA,就完全排不上號了。

但是,

NBA和FIBA體系下的籃球是一回事嗎?

不要說奧運會的比賽,就連NCAA的,跟NBA也大不一樣。

NBA把自己打造成了以美國人才為主、其他區域人才為輔的巨大造星工廠。如今在足球世界裏已經很常見的二次轉會分成,在NBA體系下很少聽說。

聽說你培養出來了文班亞馬?不好意思,這人只要參選,我選了就是我的了。

搞得在有些聯盟,要想球員打NBA,還得上交薪資的一半作為培養費。

再從制度的設計上來說,

NBA聯盟更像是一家大公司,下屬的30支球隊相當於30家分公司——這種跟英超甚至是中超公司這種一降級股份就給升級的球隊還不一樣。所以,NBA的制度近似於大鍋飯,核心是為了減少球星在大球會抱團的機率,從而提升小球會的競爭力。

為了確保各會員相對的公平性,NBA設定了與各球會收入無關但與聯盟收入有關的統一的薪資上限和窮鬼線,同時也會透過選秀制度來進行人才上的平衡,確保球隊不會因為身處大城市而受到過多的照顧(但這在所難免),避免了歐洲青訓強者恒強甚至以戶口本為尊的體育文化,也給到小球會以頂薪+合適的轉會市場操作+潛力童工去勾引超級巨星加盟搞速建的機會。

作為典型的小圈子文化,

雖然會員之間明爭暗鬥,但大體上榮辱與共。

如果利益允許,可以讓識相且有立身的人一起進來把蛋糕做大——比如MLS的貝克漢。

歸根結底,

大家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把平級的部門經理踢出去讓外人進來,

怎麽聽也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