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月,中方霸氣出手,邀歐洲四國代表登船「觀察」!歐盟連夜放行,中國貨輪復航!
最新訊息顯示,被丹麥扣了一個多月的中國貨輪「伊鵬三號」,現在已經重新啟航,離開了波羅的海。
至此,鬧得沸沸揚揚的「波羅的海電纜被切斷」事件,也算是告一段落。
事件發生在上個月中旬,位於波羅的海的瑞典領海區域,連線芬蘭到德國和瑞典到立陶宛的海底電纜幾乎同時受損。
當時,中國的「伊鵬三號」恰好在事故水域附近,這讓它成了歐美國家關註的焦點。
歐洲國家指責這艘中國貨輪故意放下錨,然後拖行了長達160公裏,破壞了兩條海底電纜,導致周邊國家的通訊出現故障。
因此,「伊鵬三號」被扣押在丹麥附近的公海,由德國和丹麥海軍密切監視。
經過一番交涉,瑞典要求登船,與中國合作調查,以查明「伊鵬三號」是否真的是「罪魁禍首」。
為了保護本國船只及其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中國最終同意與涉及國家展開合作。
不過,雖然中方表現了合作的態度,但是派多少人登船,以及上船後各種細節都需要提前說好的。
畢竟,在拿不出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誰能保證他們會不會趁機做些什麽小動作?
經過幾周的討論與磋商,中方提出了:由中國自主派遣調查小組進行船只檢查,同時允許來自瑞典、德國、芬蘭和丹麥的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同行。
在這種情況下,這幾國的代表最終登上了船,但只能「觀察」,不可以實際插手檢查過程。
顯而易見,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各國代表也不得不接受這一結果,歐盟連夜解除封鎖線,中國船只光明正大地離開。
中國外交部也證實,已經邀請相關國家參與了聯合事實性調查,並主動提供了相關資訊和資料。
我外交部還強調,為配合調查,「伊鵬三號」確實已停航一段時間,為了船員健康及權益保障,所以決定復航。中方表態願意繼續與有關國家溝通,共同推進事件的後續解決。
對於這一結果,此前多次指責中國的瑞典外長表現出震驚的態度。
此外,作為此次事件中的主要相關方,卻被拒絕登上中方船只「觀察」的立陶宛也破防了,揚言要制定新規則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完全不提中國船只被無故扣押一個多月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但要明確的是,立陶宛被拒絕,與該國近年來的反華政策以及各種舉動密切相關。
而瑞典海岸防衛隊甚至表示將繼續監視這艘船,盡管船已啟航。
這就讓人不禁疑惑:既然沒有證據與中方有關,為何還要繼續監視?
瑞典首相凱瑞斯特松也宣稱事故仍在調查,完全沒有為中國洗清嫌疑的意思。
這樣一種陰陽怪氣的態度,仿佛在暗示此事就是「中國所為」,著實令人費解。
這起海底電纜破壞事件,讓我們不禁想起了2022年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兩者都是涉及海底設施的破壞,但各國反應卻大相徑庭。
「北溪」事件時,瑞典、丹麥等國起初展開了調查,但在國際社會關註的目光下,這些調查卻神秘停止,讓人捉摸不透。
而這次電纜事件,歐盟國家,尤其是丹麥、瑞典、芬蘭和德國,迅速將矛頭指向了一艘中國貨船,甚至采取軍事行動扣留了該船。
這種差異讓人感到諷刺。
如果當初這些國家在「北溪」事件上也能如此迅速,也許今天的謎團早已解開。
這次電纜事件從一開始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鬧劇。美西方國家可能早已串通一氣,企圖栽贓給中國。
然而,中國並沒有被動接受,在全程保持溝通的情況下,中方警惕對待,堅決要求在中方代表到場前不允許歐洲代表登船,以防出現所謂的「證據」。
最終,該貨船得到釋放,重新啟航。
這表明,無論一些國家如何急於指責,事實無法改變——如今的國際局勢已經不同以往,歐美再也不能隨意拿捏中國,20年前「銀河號事件」的歷史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