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對(缺了胖虎的)鵜鶘,最後5分鐘大概磨了半小時。比賽實是鵜鶘的節奏,年輕的雷霆被擠壓得不善——恰如前幾天的國王。
但亞歷山大和切特還是贏了。
雷霆先發裏,只兩個人高過196公分。
鵜鶘先發裏,只CJ麥克羅姆低過兩米。
聯盟突破最多最輕快的陣容,對聯盟最長的陣容 ——國王剛被鵜鶘的高挑給按住了。
所以今天鵜鶘雙中鋒瓦蘭休納斯+小南斯,合計48分鐘,28個籃板球包括13個前場籃板。雷霆的節奏被按住了。
亞歷山大本季每場能穩穩地得30分,靠的是連綿不斷的持球突破與急停跳投;他的變向和腳步讓他連卡魯索這樣的黏人精都能吃透,但遇到派屈克·威廉斯和狄龍這路橫肉長身怪,他會辛苦一點。
今天鵜鶘用赫伯·瓊斯和墨菲輪流找他,CJ麥克羅姆換防時當然會被他突破,但也能靠隊友補位把他拖進泥淖,甚至來得及補蓋他一個帽。赫伯和馬紹爾甚至放亞歷山大右手突破,限制他招牌的左手急停中投,「反正我們補位夠!」
於是亞歷山大打得很辛苦。
好在多特和切特前後兩重鎖,也沒讓英格倫舒服。兩邊纏結到最後,鵜鶘找到了雷霆防守線過高+弱側空隙,於是:
——英格倫找擋拆,給小南斯內切灌籃。
——CJ轉移弱側,赫伯一個遠射。
——赫伯放亞歷山大右手突破,亞歷山大剛下球,小南斯抄球,英格倫反擊上籃。
尤其是最後這一球,是鵜鶘今天防守心血凝聚所在。
然後,終於,打生涯第一場季後賽的切特,站出來了。
「我不會連續被同樣的招式擊敗!」
CJ找南斯擋拆,切特在步出罰球線延阻完CJ後,翻身亮步,起跳追蓋,把南斯的內切灌籃硬生生蓋下—— 全場第四蓋。
然後就是亞歷山大找雙掩護清空,單吃赫伯,眼看又一次要吃赫伯的誘餌,右手持球突破了,赫伯後退,亞歷山大急停中投,90平。
最後一分鐘,CJ又擋拆,擊地找南斯,亞歷山大輪轉補位,給了切特一秒鐘時間;切特回到籃下,又給南斯一帽—— 本場第五帽。
最後亞歷山大面對CJ,右手突破,滯空,一個亂七八糟的拋射,贏球。
如此,鵜鶘贏了比賽節奏,靠尺寸把雷霆拖到最後時刻,但切特和亞歷山大的守與攻終結了比賽。
雷霆最後收尾,用了亞歷山大、多特、切特和傑威,只是從華勒斯換到維金斯換到伊賽亞·喬,就是不敢用吉迪。
最適合雷霆的是誰呢?這人最好有身高,有籃子,肯跑,能防,年輕——比如,鵜鶘今天全場打得最久、得分最高的小墨菲?
比賽最後:
赫伯全場誘亞歷山大右手突破。
英格倫找擋拆讓小南斯灌籃,切特吃了一次虧。
亞歷山大右手突破,被小南斯抄球,英格倫得分反超。雷霆要完。
切特連蓋小南斯兩個擋拆內切,救回危局,報仇雪恨。
亞歷山大一個左手突破急停中投,一個右手突破拋射,終結鵜鶘。
切特的防守,亞歷山大的攻,雷霆制勝。然而這最後幾回合,小南斯:
「我才是主角啊!」
鵜鶘勝敗,都凝聚在小南斯身上了。
至於CJ最後的選擇,這麽說吧:大家都說雷霆年輕,平均年齡不到24歲,但鵜鶘也年輕,最老成的老將,還真就是CJ。
所以成敗也只好由他咯。
何況,格林教練最後還不叫暫停,「我相信你們關鍵時刻比切特這個不像新秀的新秀、亞歷山大這個MVP候選人還要靠譜!打去吧!」
CJ:那我打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