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義甲球隊都不太願意當彈板球隊和球星加工廠,再沒錢再落魄也不太樂意,這是為什麽?

2023-01-21體育

曾經在足球經理遊戲裏我玩過球星加工廠的模式,選擇自己心儀的帕爾馬隊從丁級聯賽開始玩起。球隊以培養小妖和買賣球員為主,不追求成績,只為了俱樂部經營,盡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剛開始玩的時候還很不錯,培養了幾名不錯的小妖,迪馬爾科等人都被我培養成了潛力股,後面被豪門買了去,賣了以後,又開始在南美等市場上獲取潛力新星。

玩著玩著,就感到不太對勁了。

首先是感到無聊。總是買人賣人,金錢刷刷地往上漲,但是很沒有成就感,有點缺乏玩下去的動力。其次是球隊的成績飄忽不定,由於主力球員賣得太多了,新來的球員又要磨合,足球不是球星組成的遊戲,每個球員的特點不同,重新搭配又得磨合一段日子。

兜兜轉轉,你會發現這樣的經營模式有點「治標不治本」,成績不好,有些球員不願意來,級別低了,球隊競爭力也存在不足;還有就是球隊也缺乏競爭力,一直沒法排名前列,獲得的曝光度和獎勵也比較少。

比如你去參加歐冠,每次贏球都能獲得不菲的獎金;要是一路打進決賽,一路的獎勵就有好幾千萬歐元,這筆錢也非常豐厚了,也算是不錯的報酬。要是你打低階別聯賽,獎勵少得很可憐,甚至有杯賽淘汰賽回合勝利以後只獲得幾萬歐元的過程。

有點舍本求末,費力不討好的那種感受。

為了追求榮譽感,後面我也不想繼續球星加工廠的模式了,采取擴大策略,有了錢和底蘊,買了球星也不會短時間賣走了,能踢好就繼續留著,年紀大了再賣出去,多獲得幾次重要冠軍的收入,都比你買賣球員來得價值要大。

所以從遊戲的經歷你也能發現,為什麽許多義甲球隊不太願意當彈板球隊和球星加工廠了,不是說不想這麽做,而是這裏面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一個是大海撈金,買來眾多小妖你得培養出來,培養不出來相當於胎死腹中,白浪費了當年購買潛力股的精力;二是球隊競爭力有限,這個東西有點連鎖反應,你球隊好,才會有人願意來,畢竟大家都為了錢,能參加歐冠等重大賽事,球員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過來,踢好了到時被更多豪門關註,收入就會刷刷地上漲。

球員開心、球隊營運也不錯,成績帶來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

要是你一直處於低谷的位置,每次都是在聯賽排名榜尾,有誰會願意前來?有些潛力股他也會考慮,這支球隊有沒有競爭力,發展前途如何?是否能夠在球隊站穩腳跟?對我的職業生涯幫助大不大?要是不大,就不會考慮。

毫無疑問這也增加了培養球員的難度。優秀的球員,基本都被強隊所預訂了,留下的只能是一些平庸而無發展潛力的球員。再加上博斯曼法案的誕生,現在豪門也會挖墻腳,更增加了球星加工廠的難度。

俱樂部營運的費用,是很高昂的,球員薪資、球場建設等環節都包含在裏面,而且轉會費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簡單,以為都是一次性付清,大部份現實操作都是分期付款。比如一億歐元的轉會費,可能要分四五年來進行付出,也不是說「哎,我買你夏沙特,你付給我錢,然後我帳戶裏就有很多錢了,立刻就能用。」

這裏面涉及的財務、稅收等環節特別多,也得耗點時間去處理這些手續。看似賣球員賺錢,實則這裏面的學問非常多,也很考驗俱樂部的經營策略。

從球隊健康的營運角度來說,成績和買賣球員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好成績和球員的到來是有關聯的,都不能忽略。如果為了利益,而忽視球隊的競技水平建設,大機率球隊也會難過,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差。

保持平衡,做好戰績和球隊的體系建設,才是球隊良好發展下去的模式,穩定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