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種方式,從內在成材率到外在條件上,都沒戲。
內在成才率
和荷蘭足協的朋友溝透過,在荷蘭,職業球員的成材率是3000比1。而且這樣額職業球員不是頂級職業球員,只是,最基礎的職業球員。這是在荷蘭的青訓大環境下和荷蘭以及周邊國家聯賽的職業球員容納能力下,做出的統計,這樣的成材率,職業球員這個職業,屬實不是一個大眾行業。
同時按照當下中國三級聯賽的球員數量以及每個賽季能夠打上比賽的職業球員數量,每個年齡段,只能有20個人能夠踢上比賽,這麽一來,每個年齡段需要的國內球員應該是6萬人,考慮到傷病,教育環境影響,以及足球教育資源的缺失和兩國的青訓教練水平差異,那能夠在國內成才的機率下,每個年齡段可能要10萬名球員。
首先選材面就需要足夠大,因為淘汰率真的太高了。
提問者在問題中提到了孫興慜,孫興慜在15歲之前不參加任何比賽,只是進行基礎訓練,然後去到了德國,從德國開始了留洋之路。但是我想說,孫興慜還有個哥哥,孫興允,和孫興慜一樣的方式來成長,結果沒有踢的上職業聯賽。
還有一點是你所謂的有天分,歐洲足球圈和國內足球圈的判定標註是截然不同的,我之前也溝透過一些球員去歐洲試訓,但歐洲方面的評價和國內的評價天差地別。
外在條件
FIFA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不可以進行跨國轉會,如果需要跨國轉會,要麽生活距離在國境線50公裏以內或者家長因為非足球原因去國外工作,且工作半年以上。
這個原因很簡單,FIFA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長環境,以及防止非洲南美的未成年球員以足球的名義「偷渡」來歐洲。在我們看來足球可能是一種教育,一種文化,對於那些落後國家的家庭來說,足球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不惜代價也要賭一把。出現了很多黑中介,黑經紀人籠絡未成年球員 去歐洲培訓的事兒。FIFA現在對這中情況的管理特別嚴,很多大俱樂部都因為相關未成年球員的轉會操作而做了處罰,一些在歐洲培訓的未成年球員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久保健英。
那麽你可能會問,為什麽一定要轉會去歐洲呢?直接安排個隊伍在那兒不就行了?
首先,歐洲的足球是高度社會組織化的,所有的正式比賽,都是有相關數據記錄在案的。而且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條件,每周每個月能夠參與的培訓時間,比賽數量都是有限制的。如果只是安排一個球隊在歐洲,是沒法參加正式比賽的,只能夠打熱身賽,教學賽,這樣的比賽,成長空間不夠大。
如果大規模球員分散在各個俱樂部,第一,管理難度和成本幾何倍增加,第二,客觀上蠶食了當地的足球資源。如同重點中學,來一兩個插班生,可能還可以理解,但是,半個年級都是插班生,你看家長們分分鐘不把教育主管機構給沖死。
綜上所述的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其實作在中國足球所取得的成績與足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大多數人對於足球的喜愛程度想關聯的話,還真的算是個不錯的成績了。